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尺寸
02
《管子》里有句话说:“言不周密,反伤其身。”
意思是:说出来的言语不够周密,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小华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小华跟表姐出去逛街,一辆摩托车飞驰而过,抢走了她的手提包。
她被拖倒在地,身上也擦伤了。
老公得知消息后,风急火燎地赶到现场,见到她就像机关枪扫射似的朝她大吼:
“干吗非得出来逛街,太清闲没事做是吧?”
“你是脑子进水了,包包都拿不好,你是猪吗?……”
小华听了特别委屈,边哭边怼老公:
“你都没关心我是否受伤,只会破口大骂,你这种人的心是石头做的吗?”
老公随即横眉竖眼,挥舞着双手说:
“我干吗要问这白痴的问题?你是被车给撞死了吗?”
当时,小华的心凉透了,她恨不得马上就跟老公一刀两断。
回到家里,公公跟其他亲朋好友都来劝她。
“他这人就是不会说话,心是好的,别跟他计较。”
过后,老公也主动跟她道歉,说是自己太着急了,也担心她受伤,但就是不会安慰人。
一个人的言语如冰刀利箭般射向别人,肆虐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即使是关心,身边的人也很难感受到温情。
这就像是灾难后的二次伤害,比猝不及防的第一次伤害更让人难以忍受。
《荀子》里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诚然如此。
身体上受过的伤几天也就能好了,但是心灵的创伤要多久才能愈合呢?
做人不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苛责。
纵然是对至亲之人,也要温言谦逊,才能让家人感受到温度。
扪心自问:既然豆腐心,何必刀子嘴?
03
鬼谷子在《捭阖》篇写道:“口者,心之门户也。”
一个人的嘴巴就是一个人的心灵门户。
内心柔软,温和善良的人,说话是不忍心冷言恶语的。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小晴有先天性的残疾,只能靠假肢来行走。
从小到大,很多人都会指着她说:“她是一个瘸子。”
每次小晴听到这些话,就把自己闷在房间里。
到了上学的年纪,小晴的妈妈跟老师说了下小晴的情况。
于是,老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明天我们班会来一位小朋友,那个小朋友的腿和我们的腿不一样。
可是我希望,家长能够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小朋友和大家的人格尊严没有不同。
她同样是一个天使,只是在降临人间的时候被折断了翅膀,她也很希望能和同学们做朋友。”
第二天,没有一个孩子去嘲笑这位女孩,反而说她是可爱的天使,要和她做朋友。
一个人的言语真的能救赎一颗受伤的心灵。
良言和恶语,救赎或是伤害,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心地善良,说话柔软的人,心里时时装着别人。
体谅别人是他们最基本的修养。
佛家有云:“心有善念,则口吐莲花。”
良言一句,三冬暖。
内心善良的人,并不是他说话多有技巧,而是会舍身处地地照顾他人的感受,说话让人如沐春风,给人以力量和勇气。
懂得说话的人,往往更懂得做人。
04
曾国藩曾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一个心有善念的人,说话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尊重别人。
与其把心直口快当成借口,不如予人和颜悦色。
宁可闭嘴,也不在言语上恃强凌弱。
留面子给别人,也是留体面给自己。
沟通中想要说服他人,态度可以坚定,语言不必强硬。
口中有德,便是心中有善。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晚间调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