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候是在家乡的重点中学读的,当时我父亲带着厚厚两沓人民币给我交了高价的借读费,我才得以在重点中学生根发芽。我像一只奋进的乌龟,有着一座房子的梦想,却前进的无比缓慢。
后来直到上大学甚至毕业,我都坚持写一写,我想表达一个乐观得我,尝试着去拥抱这个世界的美好。高中时最常读的是《青年文摘》和《读者》,当时那个心灵毒鸡汤我已经免疫很久了,那时候还是初中生的火爆读物。记得很清楚的一个作家,叫乔叶。因为可读的书很少,便会时常重复读,每次读同一篇文章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当时对内容可能有些忘记,但是这个名字记了很久,甚至成了我高中读书的一个标记。当时还想怎会有如此的名字,了然于心,过目不忘。
时至今日,我端坐在北京城一个远郊的图书馆,回忆起九年前在家乡小县城读书求学的日子,宛如昨日。今日外头下着雪,夹杂着初春的寒凉,回忆便犹如一枚甘甜的枣子,清脆而又韵味悠长,宛若飘远的思绪。我每日休息时便来此读书,浏览书架上的书,只看书名抑或人名,陌生的书名便凭借书名猜测内容,熟悉的便只管回忆书里的篇章文字,也有一番趣味。书架的最底层本想看过就走,发现了乔叶的《拥抱至死》,心头大热,八九年前的回忆纷至沓来,不为别的,只为曾经那份对文字的热爱。当看到“乔叶”这个名字的时候,它是一个名字,却也是我少年时的热爱读书的标记。
我抱着这本书,没有翻开它,也没有再去浏览其他的书籍,只是默默地坐在椅子上,看着“乔叶”这两个字发呆,回想当年的年少青春的模样,回想因为一篇文章感动到热泪盈眶或者义愤填膺更或者大抒己见的时候,那个时候读书的感觉很奇妙。
无论我们最终成长成什么模样,我们都坚持那份初心,坚持那份对世界的热爱与尊重,保持一颗好奇心,热爱读书,就够了!
如果再有一支笔来书写我的灵魂,那将是我最大的幸运!
文章写于2017.3月,成长道路上真的需要太多的引导,如果没有引导,那就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