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做一事,第问其为己为人耳?苟其为人不,何必容心于成败之间哉!”
读此古韵味道的箴言,自己该做何种思想?尤其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
为一己之利的成败,确为个人之所关乎。然而,能为众人之利而有所创造者,不是更为关乎之大?
我有一己之体验,独自驾车旅行,确为心情之舒畅。然而,与众友共车游览,余味特别深长,耐我回味——能为他人制造惬意的快乐,我心更是快乐悠长。所以,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所言“凡做一事,第问为己为人耳?苟其为人不,何必容心于成败之间哉”为我所深切认同。
确实,如果所做之事仅关乎自己,而不关乎众人,就没有太多的必要把其成败放在自己的心间——他人不在意,自己再在意又有什么价值呢?由是可知,张伯苓先生此言所强调的真义即在于:人生短暂,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够为民族、为国家、为大众的福祉有所贡献,才是应该容于己心的,才是最该第问自己的成败问题。
人,无须标榜自己的品德修养与道德作为的崇高,仅看一生作为便可明鉴——不仅在于己知,更有众人评价。更何况,人之品质修养与道德作为高尚与否从来不是自封的。
凡做一事,当有所第问。我以为是张伯苓先生箴言于今日的首要应用价值——有所第问,才会三思而行,才能保证思维与行为、思想与作为不迷失于正确的方向。
第问者,不是最在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