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自1955年连载《书剑恩仇录》时初露锋芒,57年的《射雕英雄传》更是令其名声大振,之后又是陆续出版数十部武侠巨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巨著令金庸享誉武侠世界,自此谁人不识金大侠?
金庸的小说可以说的上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小说草蛇灰线,布局恢弘,文学素养极深。
而古龙是在1960年-1963年写《孤星传》,《护花铃》,如果有看过的朋友就会觉得古龙刚踏入江湖时文笔之稚嫩,结构中规中矩,模仿前人痕迹浓厚。同时,由于古龙生活窘迫,想多赚些稿费,也为了结交圈中的前辈,代笔之作也有很多。这一时期,古龙大量的模仿创作,也为中期形成自己的风格作出积累。
1963-1967在此期间,古龙确认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其中令我喜欢的两部作品分别是《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
《绝代双骄》反映了古龙的在故事层面的突破,双主角,帅气俊朗的花无缺由移花宫所抚养;另一个聪明绝顶的小鱼儿则被恶人谷“教坏”,移花宫主想要他们长大后自相残杀,这样的故事情节放到现在也是不过时的。
1967年的《楚留香传奇》更是将古龙的在江湖中的威望推到顶峰。
楚留香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理想化的人,他不在乎世俗看法,能够在盗白玉美人时潇洒的留下一张字条,“公子伴花失美,盗帅踏月留香”。
这样的楚留香,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对他讨厌不起来,既然讨厌不起来,那么只有喜欢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这样温润如玉,风流倜傥的人吗?没有!但是在古龙描写的江湖中我们找到了,这就是楚留香,楚香帅,“盗帅楚留香,威名震八方”。这本书体现了古龙的“求新求变求突破”,充满创意性的将“侦探”融入武侠中,其中借鉴了不少西洋文化,楚留香更像是东方世界的“福尔摩斯”。
1968年之后,是古龙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古龙说的上是才思泉涌,梦笔生花。我们所讨论的古龙作品,基本上是这一时期的。
《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
万里飞雪,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
雪将住,风未定,一辆马车自北而来,滚动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这是多情中的开头,语言节奏感极强,近乎于诗一般的语言,读之后会发现身临其境,同时让读者不由自主的发起联想,马车之中坐的是谁?他为何在这风雪之中北下而来呢?不可不谓妙哉!
这样的句子在古龙后期的小说中俯拾皆是,充满着古龙对人生的思考,对人物本身的悲悯。
例如:《天涯明月刀》的一段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明月是什么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那?”
“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
类似于散文的感觉,这样的句子当做诗来读也不为过。
古龙在小说中也会积极的向大家传递乐观的生活态度。《大人物》中,古龙写到,“笑得甜的女人,将来运气都不会太坏。”我们现在经常说到“爱笑的女孩运气总是不会太差”就是出自于此。
同时,古龙也会无奈的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慨。
谈下不同:
1.对皇权看法认识的不同:有人提到金庸小说中避不开庙堂,这点我是赞同的,金庸所写虚构的故事多架空历史来影射对社会的看法,例如:《书剑恩仇录》—乾隆时期,《天龙八部》—宋哲宗时代,《鹿鼎记》—清朝......在金庸书中,体现了对皇权情节的崇拜,无论你的武艺有多么高强,只要惹上了朝廷,那就是作死。
反观古龙,提倡个人英雄主义,反皇权,朝廷算个屁,来一个我打死一个,来两个我打死一双,天大地大老子最大。我想这也和古龙早年经历有关(早年时因古龙因家庭变故,离家出走,加入黑帮,过着刀口上舔血的生活)。
2.对女性认识的不同:金庸小说中有很多女性角色拥有巨大的权利,社会地位,还有小说中家庭制度大部分是一夫一妻,反映了民主制度,这是因为金庸接受新思想更加注重男女平等,在当时的时代显然是难能可贵的,但也有很多中式小说中的瑕疵,类似于现今网文中众多女性疯狂爱上一个男主角(小说中段誉被众多女性追求)
古龙对女性无疑是不尊重的,文章中大篇幅充斥着对女性欲望的描写,在他的笔下,女性大都是男性的玩物,行文中流露出对女性的嘲弄。尽管如此,古龙笔下的女子也是进步的,因为在他的笔下,这些女子都好像有了自己的灵魂似的,会哭会笑会闹,她们有自己的思想,她们没有向金庸笔下女子一样受三从四德的影响。
欲望是人类的天性,她们渴望被人爱,也会努力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最值得一提的是《萧十一郎》中的风四娘,萧十一郎喜不喜欢我不重要,我喜欢萧十一郎,这就够了;嫁给杨开泰时,不想嫁了,能够摔掉凤冠,洒脱道:“不嫁了”,这样迷人的风四娘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对于她的性格,古龙如是写道:
“她享受着人生--骑最快的马,爬最高的山,吃最辣的菜,喝最烈的酒,玩最利的刀,杀最狠的人。”
3.新变的不同:金庸先生更加传统,招式武功名称大多来源于传统古籍之中,一定要有出处,包括学习武功也是如此,讲究循序渐进,例如:降龙十八掌招式名称取自《周易》;《九阴真经》其中一句取自《老子》的经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古龙就显得有些散漫,与其浪子的性格相符合。笔下的人物就是很厉害,但是让你说他有什么招式,还真是想不起来(除个别),古龙小说中打斗不像金庸那样一板一眼,讲究你来我往,他更加在意人物的心理状态。
例如: 西门吹雪和叶孤城的打斗。
“明月虽已西沉,看起来却更圆了。
一轮圆月,仿佛就挂在太和殿的飞檐下,人却已在飞檐上。
人很多,却没有人声。
就连司空摘星、老实和尚,都已闭上了嘴,因为他们也同样能感受到那种逼人的压力。
忽然间,一声龙吟,剑气冲霄。
叶孤城剑已出鞘。剑在月光下看来,仿佛也是苍白的。
苍白的月,苍白的剑,苍白的脸。
叶孤城凝视着剑锋,道:“请。”
他没有去看西门吹雪,连一眼都没有看,竟然没有去看西门吹雪手里的剑,也没有去看西门吹雪的眼睛。
这是剑法的大忌。高手相争,正如大军决战,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所以对方每一个轻微的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甚至连每一根肌肉的跳动,也都 应该观察得仔仔细细,连一点都不能错过。
因为每一点都可能是决定这一战胜负的因素。
叶孤城身经百战,号称无敌,怎么会不明白这道理?
看完之后,也能够体会到,古龙打架更强调意境。
再说,门派传承,古龙大多数人物刚开始武功就已经名震江湖,李寻欢刚出场时,百晓生所著《兵器榜》对其极为推崇,“小李飞刀,例无虚发”,读者这时就已经知道李寻欢武功能够排到天下第三,他们师承何处,古龙无意提及,这倒也为读者留下无限遐想。来看金庸作品,大多数人都可以往回追溯到家族来源,门派师承。
4.行文写法:金庸传统多长句,古龙求变多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