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年,接触的小孩子比较多,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比较了解。

        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个个人右手中指关节处有因为写字而磨成的厚厚的茧子疙瘩。小学四年级的那群孩子,天天晚上语文抄写八九页周作纸。五年级的孩子,作业更多,他们每天的试卷都是很多页,做完了就抄……

      最可悲的是考试之前,老师们开始大批量地布置试卷。最泛滥成灾的一个晚上,四年级的王某某同学一个晚上做了24张卷子。我常常在心里替孩子们抱怨:不应该是老师没有上过学吧,要不,布置作业怎么会没有一点儿计划呢?

        这种学习方式的直接后果很严重:孩子们特别不喜欢学习,特别不喜欢自觉主动学习。不管写完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交给老师,他们用行动告诉自己和老师,他的任务完成了。不管你对他们的学习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不中。写字的时候,他嫌累胳膊,读书的时候,她嫌喉咙痛。你讲课的时候他们不想专心致志听,你让他们动手写字的时候,他们就免强“稳坐钓鱼台”。反正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很多的“被逼无奈”,每个人似乎都有好多好多的不想努力的理由。

        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的人都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学习,他们还有兴趣可言吗?

        这几天,在曹老师的托教里,我一直没有按照曹老师的要求去上课。曹老师多次说,小学的老师们给她打电话,交代语文也要尽量多学习一点儿。所以她的目标就是以语文课本为主。我不这样认为,我知道开学后,那薄薄的一本语文课本,孩子们不知道要在语文老师的引领下翻阅多少遍,抄写多少遍。我希望孩子们通过假期的学习,能够提高一点儿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改变一些不正常的学习习惯,尽量养成一些想读书的习惯、想写做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以课外的读和写入手,尽量做到慢慢调动,慢慢培养,慢慢地让他们进入该有的状态。

        作文教学,我打破常规,一开始没有让他们直接下手写。

          最先教他们的是动作描写。我曾经尝试着像往常一样,先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动作描写?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怎样进行动作描写?等到真正教学的时候,我改变了策略。我给同学们出示了这样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先引导孩子们读一下文段,画出里边描写动作的词语,再读,画出里边的修饰词。再读,体会这些词语的妙处,然后试着引导他们写日记。先设置一个场景:星期天,写完作业了,就出去走走。看见一个小姑娘在捉蝴蝶(或者在捉蜻蜓,或者在逮蚂蚱,或者在逮蛐蛐),可以试着把上边一段话用上或者改造之后用上。谁知道,就这么简单的“实践”,竟然就吊起来大家的“胃口”了。每天,只要我一来,总有孩子迎上来急切地问我:“老师,还抄吧!”“老师,今天让我抄吧!”他们的学习热情,溢于言表。于是我们每天抄得不亦乐乎。

      前天和昨天,我又开始试着调动大家读书的积极性。第一次,我在手机里随便找了一首儿童诗《老师的微笑》,抄在黑板上,带领他们读了几遍。有三个同学站起来试着朗读。昨天,我看见大家没有什么作业了,就又抄了一首诗歌《永远难忘的童年》。再次带领他们大声朗诵之后,我告诉了他们一些关于朗读的小技巧和朗诵的作用。没想到的是,他们读书的热情似火再次被点燃了。他们主动要求,要么单独朗读,要么小组合作朗读。我试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动作朗读,大家很认真,效果好的很。特别是同学们挥舞小手给诗歌添加态势语言之后的那种陶醉劲儿,连我都被感染了。

      下午上课前,孩子们第一次没有按照曹老师的要求读英语,而是在大声读语文。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其实,如果让孩子们尝到读书的乐趣,他们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

      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起来、写起来。当他们喜欢读、愿意写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的“任务”是不是就减轻了许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