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肠粉的女人从我认识她开始,感觉就是四十多岁,不知是底子好还是长期做“热汽汗蒸”的缘故,她的肤色总是白里透红,所以我远远看去觉得她并没有变老。从我第一次看见到现在已经12年了,她卖肠粉的时间只会比这更长。刚开始买的时候还很好奇她作为本地人为什么会做肠粉,果然不出所料她回答是在广东呆过。其实和她的对话很少,因为她太忙了。有时更多地是在一边等待,有时不想等就放弃了。她用的是三层的长方形蒸屉,抽出一层蒸屉,用油刷快速刷几下油。再从一大铝皮桶里舀出一勺调好的米浆倒入其中,手快速把米浆摇均匀后放进去。再迅速抽出另一层已经快蒸熟的肠粉,打一个鸡蛋简单搅碎再在上面放几片生菜叶。放进去后再抽出第三层的抽屉用专门的塑料宽铲子一下两下把一长屉的米粉铲起来,装入盘中。被铲起来的肠粉便有正如其名的形状,一边迅速撒上葱花倒上调好的汤汁,一边快速地问你要不要辣。再在盛起来的蒸屉里刷油、倒入新的米浆。
这一段我用文字打了半天,其实这些动作合起来也就在两分钟左右完成。长期的训练已经让这个女人语速都比其他早餐同行要快。其实最吸引我的是她通红的脸和不断用胳膊擦汗的动作。我早上做个面饼就热得要命,何况她一干就是一早上近中午,在热气蒸腾的夏天真是难受。所以一边等待时我总忍不住笑着对她说,生意真好但是人也真累。只有零星时候她才能放慢动作或是歇一歇。
我开始去她那买肠粉时,她是借用别人屋外一条细窄的过道摆了几张桌子,估计是利用做午晚餐的饭馆子闲置的时间差,可能这样摊位费就便宜些。那时我一边贪恋肠粉的新颖,一边又对她有恻隐之心。全程都是她一个人忙乎,包括应付客人的催促,收拾桌子等。后来过来几年终于有一个身份应该是她老公的人来帮忙打下手了。最开始她的鸡蛋肠粉卖的是5块,现在涨到了7块。当然还有火腿肠、瘦肉等其他料,价格会更高些。后来早餐街搞卫生整顿,不准占用户外面积摆摊后,她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只到我有一天看到一家门面,上面一块招牌——广东肠粉。我走进店面一看果然是她,恭喜她生意越做越大。她谦虚地说,没办法,外面不让摆摊了。我打量了她室内的装修,非常干净。除了肠粉外,还增加了炒菜等其他服务。听她的意思是房租太贵了,不得已要拓展一下业务范围,开始兼做午餐晚餐了。店面内安装了空调,但终因面积太小离她的蒸屉太近,温度还是很高。一走进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她又在墙上安了几个壁扇。不过不管怎么说,比当初在外面要好了很多。相应地她的肠粉也涨价了。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生意,谁叫这条街上只独他一家呢!
当初只是同情她一个人日晒雨淋地忙不过来,现在欣慰终于有人和她风雨同舟了。其实这条街上有很多独自做早餐的女性,有年纪比她还大的卖早餐粥的60多岁的老人,有卖酱香饼的中年女人(整天也是被训练成行动迅捷,寒暑假的时候还有儿子在旁边帮忙装一下袋子),卖蒸包蒸饺的女人。当然还有夫妻档的襄阳牛肉面的女人。这个卖汤面的女人也是整日地被热气熏得满面通红。而她的老公是负责把她烫好的粉面加上各种调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记性真好,每次我一去她就会很自然地问我一句,还是韭菜叶的面?有时也碰到她呵斥她老公加错东西或记错账的时候,惊讶于她头脑的灵活。
也许是早餐点多为女性,所以让我看到了更多为生存勤劳操持的女性。她们笑脸相迎,她们手脚麻利,她们头脑灵活,在每一个不起眼的摊前屋内忙前忙后,支撑起一个个家庭的半边甚至一片天。这样的女人也不仅限于早餐点,在广大的农村,在职场,在社会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国女性有韧性、能担当、肯吃苦,用高居世界第一的劳动参与率,为社会发展和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人辛苦并不是自己无能,更多都是被生活所逼。也许在这些辛苦操持的女人背后是不作为甚至拖后腿的男人。能吃苦的人就要吃一辈子苦,能干就要干一辈子。没有人愿意辛苦自虐,辛苦的背后也许被逼的无奈,无人托底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