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不少学琴者,他们在练习中特别害怕遇到困难,也很厌恶“瓶颈期”。
但宛与洛今天想为大家分享的是,练琴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瓶颈”,对自己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先看一下书籍《价值心法》中的一句话:
“如果你没有经常性地遭遇失败,那表明你的努力程度不够,可能还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所以,只要你有不断进步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
因为你无论怎样进步,你的现有水平也无法解决再往上一个“层级”的困难,在练习的过程中,刚开始都会以失败告终。
那么,最终我们是如何“战胜”,那些高于我们一个“层级”的困难的呢?
答案是,在自己现有的演奏水平内,借助外界的力量。要么请教他人,要么查阅资料,学习教程。
然后利用自己的新想法,多次尝试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不断根据所得到的反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方法。
困难就这样一点点地被解决了。
比如,在演奏某一首作品时,个别乐句的节奏始终不稳。学琴者运用之前的练习方法,无论如何练习,听起来还是忽快忽慢,极不稳定。
这便是遇到了“瓶颈”。学琴者这时需要做的,首先便是不害怕困难,愿意面对目前的“瓶颈”。
而不是一味地出现情绪化,只在那因为自己的练习没有效果,不停地生闷气。
正视了困难之后,这时我们便需要从外界寻求帮助了。
因为仅靠自己目前的能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否则也不可能会出现“瓶颈”。
我们可以找到这首作品的演奏示范,反复聆听。尤其到了自己节奏极不稳定的那部分乐句时,要聚精会神地听。
听得多了,你自然就会对正确、标准的节奏形成了感觉。
这时就可以把那些演奏得不稳定的节奏型,先从乐句中给“摘”出来,只练这一小点儿。
为了更好地找到感觉,可以先从唱谱开始,边唱边用手指画拍子。
当唱的乐谱,与示范中的节奏一致时,这时就可以用乐器演奏了。为了更好地找到感觉,可以边视奏,边加入身体拍子。
准确并熟练了之后,可以省略身体拍子。
最后把这一乐句,先用较慢的速度完整演奏一遍,之后通过节拍器逐步提速,最终达到示范演奏中的速度。
所以,练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瓶颈”,其实是一件好事。
没有它们,我们便不能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而后获得演奏技术与心态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