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先萍儿,来自成都。有一个三岁9个月的宝贝。
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实践到我孩子身上比较有用的育儿方法。
今年2月在樊登读书会偶然听到这本书《父母的语言》,听过以后发现我的很多观点和书中不谋而合。从书中找到了这些做法的原理,所以把纸版书买回来认真地看,收获颇多。把书中比较经典的观点和方法,以及我已经实践出结果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从三个部份进行分享。
1:父母的夙愿
2:抓住孩子语言发育成长时期。
3:学龄前期幼儿的教育的小技巧方法
首先是第一部分:父母的夙愿。
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超群绝伦的人,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勒?
我期待我的孩子成为,高情商,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品行优良,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有创意的人等。
这些中我最在乎的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商方面的教育。语言和情商很重要,为什么勒?语言沟通能力和高情商能为我们解决问题,解决掉很多麻烦。
比如:《非暴力沟通》书中,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伯利恒德黑萨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作者被当地民众,标上“杀手”,“杀孩子的凶手”“谋杀犯”的标签,当时的氛围剑拔弩张 ,一触即发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威胁。通过他非暴力沟通沟通,把自己变成他们的朋友,最后难民营朋友还邀请他到他们家去做客。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伟大的周总理6次,力挽狂澜的外交,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周总理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得力于周总理的高情商。
语言和高情商很重要,高情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语言和情商是可以培养。
找到夙愿和动机,接下来要怎么教育孩子勒?
结合书《父母的语言》来看,书的作者达娜·萨斯金德医生在人工耳蜗植入研究项目中,有了一项奇怪的发现:两位耳蜗植入患者扎克和米歇尔,在手术成功后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康复结果。扎克性格活泼开朗,就读于一所公立学校,阅读水平达到了正常的三年级水平;同样上三年级的米歇尔却不得不在“特殊教室”里学习。只会比划简单的手语和说一点点话的她,阅读能力仅达到幼儿园水平。
作者萨斯金德医生不解:他们明明有着同样的智力、同样深爱他们的父母、同样的先天性耳聋,并同样地接受了高端仪器治疗,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
孩子三岁前接受到词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着孩子今后学业中的表现。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三岁之前的成长发育为未来人生奠定基础。
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前三岁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通过科学研究,我们了解到语言发展是大脑发育的开始。孩子三岁以前是语言的黄金时期。
根据孩子生长发育特点来教育孩子,孩子3岁前神经的可塑性。儿童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到1000条神经链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教育资源。
孩子三岁前,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分成下面这几个阶段:
1:分怀孕期
2:孩子依依呀呀开语期
3:直到三岁。
怀孕期间做胎教,怎么做?
20到22周开始,宝宝就具有听力,这是就可以进行胎教。就可以对宝宝进行,语言语胎教、音乐胎教、抚摸胎教等。
语言胎教:固定时间,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抚摸肚子(乱摸容易引起宫缩),对着肚子说话。
给孩子取个胎名,每天摸着肚子和他打招呼,每天晚上给肚子里的宝贝讲故事。
放松时候,放一些音乐,音乐分贝控制在60-80分贝之间最好。
20分贝,相当于窃窃私语的声音大小;50分贝,相当于我们正常的谈话声;70分贝,相当于走在大街上的声音;75分贝,是人耳朵感觉到舒适度的上限;80分贝,就略微感觉有点吵闹了。
85分贝及以下,不会伤及耳蜗内的毛细胞,因此,胎教音乐音量最好不要超过80分贝。
有几首比较适合做胎教的音乐:
001:摸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A大调钢琴奏鸣曲》,《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002: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D大调小布步舞曲》
003:舒伯特《圣母颂》,《鳟鱼五重奏》
004:门德尔松《春之歌》
005:维瓦尔第《四季.春》
006:小约翰.施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怀孕我喜欢听有节奏感的歌曲,比如:经常给他放周杰伦的歌,生下来的时候,感觉放周杰伦歌的时候,他会安静听。
出生后感觉他很喜欢听音乐,几个月以后我们刻意给她买了一个电子琴,几个月开始到一岁时候他会随着音乐节奏抖动自己的身体或者是摆手。
这时候我们就会对着他笑,给他一个抱抱。这样做目的是让孩子得到反馈,表示他这样做是好的行为。
及时正反馈,孩子能理解我们的意思,所以孩子也有兴趣听音乐。
这样做原理:充分沟通
孩子没办法自己判断自己的行为,通过外部反馈确认自己的行为。
在孩子不会说话时,父母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眼神一个拥抱对孩子来说是对他的肯定和支持。
收获:
现在他幼儿园里和老师一起跳舞做游戏时候和其他同龄的男孩子相比他能踩住音乐节奏,动作很协调。我希望孩子有某一样兴趣,未来有自己的情感依托,不至于青春期沉迷网络或其它不好的东西。
2:出生到开始依依呀呀说话期间语言教育
我听妈妈说:“在我姐弟俩出生后,父母经常有事没事就对着我们说话,我们在1岁的时候就能说很多话,且能清晰表达自己想法。”
妈妈提醒我:“孩子越逗越灵性,没事就逗孩子。与孩子目光对视时候就对他慢慢的说话”
01:"黑白时期"0~3个月
给这种方法取了一个名字,叫:"盲人聋子摸像法"。刚出生的孩子,多数时间在睡觉,醒来的时候就对着他说话。睁开眼睛看到我们的时候,用就用夸张的嘴型,慢慢对他说话,把他的手放在说话的唇上,让他感受说话时候唇变化,然后把他的手放到喉部感受说话时候声带带来震动。
运用这样方法我收获:在2016年3月14日,孩子在3个月17天的时候就发出了单音的“妈”字。
孩子爸爸说他好像听到的说孩子在叫妈,我还说他真逗怎么可能孩子还那么小,听错了吧!刚说完,孩子又叫“妈”,这时候我们都听到了,他感动的哭了。现在我说起来心情还蛮激动的。
渐渐的孩子眼睛可以看更远地方,只要他眼睛看到地方就耐心给他解释。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他见识不同的东西增长他的见识。
有个小游戏推荐:增加与孩子的互动。躲猫猫游戏,从简单的开始,在孩子面前双手遮住脸,让后对着孩子笑。
02:"味觉发育期"4~7个月
这个时候孩子能简单发出,简单的哦哦哦的音或单个音,孩子睡眠时间明显比以前短。多带孩子出去活动。
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只要孩子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我们都会耐心和细心给他解释所看到的东西。这样的方式就叫共情关注。
说到这,必须要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事,以前休产假在家带孩子出去玩,观察到一个现象:小区里很多带孩子,带孩子出去就是把孩子放在车上,然后就和其他带孩子的大人一起聊天,等孩子睡在车里,仰望天空,也不逗孩子。
还有很多妈妈,带孩子也是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自己玩手机。
这样带孩子也只是身材上有所成长,对智力发育没有什么帮助。
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以后,回家反思了一下,和家人讨论沟通以后商定,如果推车带孩子出去,我们停下来后把孩子从车里抱出来,逗他玩儿,让他见识不同的东西,接触不同的人。"追随孩子眼睛看到地方,并做出细致解释和互动。"
比如:出去玩,小区里边花园,我们一般喜欢抱着孩子,他眼睛看到的地方,就会慢慢跟他解释,“孩子这是树叶,春天来了,树木开始发芽啦!嫰嫩的绿叶,红红的花朵,闻上去香香的。”
我们孩子比较喜欢狗狗,他看到狗的时候,他的眼睛会去追狗狗。这时候我们就会告诉他,就是狗狗,是什么颜色的狗,他现在,在做什么。有时候还会学一下狗狗叫。
我带孩子胆子比较大,在安全的情况下,我都会让他去尝试一下。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带他在小区玩,我们遇见一只特别温顺的小狗狗,经过主人同意,抓着孩子的手手去摸了一下狗,狗舔了他的手,他特别激动。一直在狗狗身上摸。(当然,他玩玩完了以后,就赶紧把手给他擦洗干净。)
我去上班以后,婆婆出去很少推车都是用手抱住孩子。让他去看,感受不同。孩子看到什么东西,婆婆都会很耐心给他讲解。
抱住孩子,他有发出依依丫丫声音的时候,大人的眼睛要看着他,你也可以发出依依丫丫的声音,或说对他说话。这样的方式就叫:充分交流。
采用这样方法后我的收获:
孩子4个月大时候,我弟在家里抱他,那是他能简简单单发出声音。舅舅抱着他,舅舅说话的时候他就目不转睛的看着舅舅。舅舅就对他说:“鸣鸣啊!你是不是想跟舅舅说话呀?舅舅听着了勒,你说吧!”
他就开始咿呀呀说话,他一句我弟一句说了很久。这样样沟通方式就叫:轮流谈话。当时我在旁边看着都激动的哭了,遗憾是忘记记录这每好的时光。
这个阶段推荐加大难度的躲猫猫游戏。可以躲在他看不到地方,然后突然跑出来。这样孩子会特别开心。
远离电子产品,很多父母用电子产品陪伴孩子,当然它们肯定会起到一定作用,至于孩子学到东西的效果,就不好估量。孩子小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判断还不够准确。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分不清楚,正确还是错误。
不是不能用电子产品,大人离开他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放一些音乐,英语故事或是巧虎节目。最高效父母陪伴方式。
回家就带孩子(报住他不玩手机)。
每日睡觉前爸爸讲故事。
每天会以成人的方式拥抱一下他。
摸摸他的头,手手,亲吻他。
促进他心里健康成长。
总结一下,三岁以前语言发育期,抓住孩子发育黄金时期,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书《父母语言》一书中与孩子沟通中怎样和孩子对话,才能最大化激发其大脑潜能即“4T”原则法:
001:共情关注
一个长期接受父母公情关注的孩子,他的注意力会更持久。
002:充分沟通
孩子能用简单的词汇交流,当他不能说全时候及时补充完整。
003: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引导孩子思考,说话以及表达自己。
004:远离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神经触之间不会形成连接,父母的语言可以帮助孩子神经元之间形成连接,然后形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