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1948年出生于台湾彰化。4岁半决定画一辈子画,9岁立志成为漫画家,15岁辍学成为职业漫画作者。
蔡志忠是漫画家、哲学家、作家、收藏家、桥牌专家……不但精通漫画、动画、道家思想、禅宗佛学、具有世界顶级的桥牌水平(亚洲杯冠军),而且还精通数学和物理。
蔡志忠身上有很多标签,以至于很难用一两个身份去定义他。
短短几十年,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人,我们普通人能从他身上获得什么启示?
在孩子能站起来时,就放手让他自己走;在孩子有思考能力时,就让他自己决定事情。
蔡志忠始终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真切了解自己,便能主宰自己的一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点度,高人点度,不如自己顿悟。
其实,说的还是要孩子自己有内驱力,主动学习,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内核稳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凭借坚持、努力来达到目标的人。
一味靠家长施压、催促才能学习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的监督,学习的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
家长不能一手包办孩子的学习问题,整日苦口婆心地操心各科作业写没写完,口算做没做,字写得漂不漂亮,学习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要从小锻炼孩子综合处理这些事情的能力。孩子做的不好时,家长可以提醒,但不要事事亲为,大包大揽。
若孩子一直家长施压、逼迫才能好好完成各科作业的孩子,一旦离了父母,学习状态会是什么样子,你能想象吗?大概会是脱缰的野马吧!
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的控制力,是从小就要培养的。家长适时地放手,孩子才能习得这种能力。
该什么时候放手?
蔡志忠认为,在孩子能站起来时,就放手让他自己走;在孩子有思考能力时,就让他自己决定事情。
蔡志忠初二的时候,有漫画杂志社邀请他去画漫画,他自己想辍学去画漫画。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看报纸的父亲时,父亲头也没回,只说了一句话:“那就去吧。”
蔡父这种不论孩子多大年龄,都全然尊重孩子的决定的做法,直到如今,估计也没有几个家长可以做到。
家长和老师都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那是骗你们的啦!
很多大学邀请蔡志忠演讲,他上台第一句就说:“家长和老师都说只要努力就会成功,那是骗你们的啦!”
这时,往往台下的学生瞠目结舌,老师们则很紧张。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吗?在现实生活中碰的头破血流的家长和师长们,依然不厌其烦地拿“只要足够努力就会足够成功”来谆谆教导孩子。家长和师长们没有足够努力吗?为什么依然在现实生活中疲于奔命。
成功是天赋+努力+运气的结果。我们把天赋各不相同的孩子,送到统一的学校,接受统一的教育,拿统一的标准进行评判,然后用成绩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
对于擅于学习的孩子,围绕他们的自然是鲜花和掌声;对于不擅学习的孩子,来自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足以过早地摧毁他们稚嫩的自信心。
蔡志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大人们把自己的价值观放在一旁,只是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无所不能的数据库,让他们自己去尽快搜寻到终生最热爱的事情,不断做下去。
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每个人都能厉害一百倍,只是自己不相信。
读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得好处。
蔡志忠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黄老师,在他的第一堂课上,便告诉了他的学生这样一个道理:读书并不是人生唯一的道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读书中获得好处。黄老师的父亲辛辛苦苦供他到大学毕业,而当老师一个月的薪水才638元,而黄老师只念到小学毕业的同学,开水果店卖水果,一天就能赚300元。
黄老师谆谆教导孩子:每个孩子从小就要思考将来要干什么?当你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千万别等到念完所有的书,大学毕业之后才去做。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念裹挟了。孩子学习好还好,孩子学习不好,倾全家之力之财也要把孩子成绩提上去。
威名赫赫的“海淀妈妈”们,经过整治依然堪称如火如荼的校外培训市场,青少年越来越高的抑郁比例,无不彰显着社会上无处不在的迷茫与焦灼。
我们一出生就追随者众人的脚步一起走,就像开车上了高速,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于是不断加足马力,不停追赶,然而开了大半辈子,竟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希望追随众人在高速上开了大半程的爸妈们,不要急于将自己的孩子也拽上高速,停下来好好观察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的天赋兴趣。否则,欲速则不达啊!
爱唱歌的鸟在唱歌,何曾努力?
制心于一处,无事不办。
在蔡志忠看来,命运不写在脸上、不写在掌上、不写在痣上,不写在星相上,命运写在每个人的心上!越早认识自己,越早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就越有可能取得成功。而做自己擅长的事并做到极致,财富和地位也会随之而来。
蔡志忠每日凌晨3点起床工作,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不用手机,没有手表,一天只吃两顿饭,不过是一碗清粥一块腐乳,达到了“不累、不饿、不困、不病、不死”的状态。
1948年出生的75岁高龄的老人了,至今发表演讲时,依然逻辑清晰,思路敏捷。
他的人生经验,或许值得当下的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