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特征:问题解决和理性思辨

一、问题性

思考:

1、教育写作中怎样落实问题意识?

平时在教学当中.我觉得只要自己去认真教学了,思考了自己教学就会有问题。简言之就是用了心肯定会遇到困难,发现不足,怎么就成功啦……问题就来了。

2、教育问题的多样化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否具体说明?

问题教育问题是多样化的,从问题的属性来看,有的属于知识性问题,解决途径是探究,有的属于应用性问题,解决途径是在实践中寻找对策,有的属于理解性问题,问题解决途径是学理的诠释,有的属于价值性问题,解决途径是做出判断和选择。

例如三年级科学中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我们就可以提出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就可以解决。而为什么其他星球没有人类存在,则需要同学们理解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3、P₁-TT -EE-P₂的公式是否曾经出现在你的教学中?

英国哲学家波肯提出了P₁-TT -EE-P₂这个著名的公式来说明科学家的思维和科学史的发展逻辑。这个公式中的P₁和P₂表示不同的问题,TT表示解答P₁的尝试性理论,EE表示有待消除的错误见解。这个经典的公式表明科学家的思索几乎无补,几乎无例外的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第一个问题被提出后得到了尝试性的解答,但是这种解答也许是错误的,通过对这种错误见解的清理,新的问题又应运而生,从而带来了新的探索过程,科学家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例如在三年级科学课堂中,学生不理解行星、恒星、卫星,于是我们分别在三节不同的课当中进行讲解,并且举例,原本以为效果会很好,但是没有想到他们全都混淆了。发现这一点之后呢,我们就尝试了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把行星,恒星,卫星放在同一节课当中对比进行讲解,同时分别举出他们相对应的事例,然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