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今天这个浮躁的快节奏时代里,人们总是追求着“有用”,做有用的事情,读有用的书,写有用的文字,其实我也一点儿不例外。
拿读书这件事来说,我绝对是一个追求有用的人,选择一本书的原则是,对我有没有用,对实际生活会不会有改善,最好是那种“灵丹妙药”,服用以后立马见效,唰地一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很牛逼的人。
所以我几乎是很少看文学故事类的书籍,摆在我微信读书的书架上的书籍,大多数是那些实用干货类书籍,比如《认知红利》《一年顶十年》《学会成长》等书籍,认为这些是有用的,而那种看似无用的书《云边有个小卖部》《小王子》等,几乎得不到我的“宠幸”。
很久之前一位姐姐就告诉我说,多去读一些故事类的书籍,当时我也不以为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读。近几日有了些许改观。
前天在备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讲了少年周恩来在十二三岁时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我在想:如果单纯地告诉我们,要把个人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紧联系起来。我相信大多数人听到这句话,内心并无多大波澜,而当我了解到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华不振时,强烈地感受到了他的愤怒,似乎能看到他立志的时坚定的神情。
于是会主动思考:我能为中国的强大和富强做些什么。想想就热烈盈眶。这种故事带给人的力量和启迪是更大的~
所以说,读书不应该只追求有用,而应该多涉猎不同类型的书籍,多去看“无用”的书,这些不同阅读的过程会带给你不同寻常的体验,读书本身是一种乐趣。
再来讲一讲我身上的例子,我是一个不太讲究外在的人,对于“美”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喜欢打扮自己,对于那些很精致的,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很漂亮的人,我是不太理解的,因为我觉得那没什么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对于物品也是只要好用就可,不用太漂亮。
想起这样一则小故事:
有一个乞丐,衣衫破烂,且脏乱不堪。
一天,他正在街上乞讨,一个小女孩送给他了一束花。乞丐把花带了回去,看到花开的正盛,他的心情顿时好了起来。
于是,他给花换了一个干净的花瓶,看到房间脏乱,便打扫了起来。
收拾好了房间,发现自己蓬头垢面。就在这时,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后来,他换了干净的衣服,找到了一份工作。
看到这则小故事,我感受到的是美的力量,让从心底里升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于美的喜欢可以让一个人发生改变,并吸引来更多相同频率的人与事。
记得初中时也学习过《论语》中,记载的曾点的生活方式: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多么美好的一副春景图在眼前铺开来,诗意的氛围令人心驰神往呀!原来古人就如此重视美与生活,把日子过成了诗。
收集了美的两个画卷,感觉对生活又多了一份热爱,精神的世界变得丰富了一些。自从防疫戴口罩以来,基本上没有好好地收拾自己,从现在开始,把头发梳好,化个美美的妆,涂上口红,让自己的心情更愉快,去书里,去大自然里,去人群里,去发现以前视而不见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