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碗沿的团圆

    老挂钟的铜摆第七次切开暮色时,八仙桌上的炖鱼刚好收汁。二姑端出祖传的青花海碗,碗沿磕痕里还嵌着1987年全家福的釉光——那年父亲尚能用胡茬扎哭我,如今他的银发正与碗中腾起的热汽竞速变白。 

厨房传来蒜臼捣响的鼓点,表弟媳在案板上剁出的葱花雪,纷纷扬扬落进旧时光。那口炖过四代人年关的铸铁锅,正把三十年前的柴火香逼进莲藕孔隙,煤气管道的咝咝声里,恍惚混着灶膛里玉米秸的噼啪。 

三舅爷带来的自酿米酒启封时,软木塞弹出的弧线,惊醒了五斗柜顶的座钟。酒液注入酒盅的潺潺声,与二十年前井台打水的轱辘声重叠。表姐涂着晶钻甲片的手捏起酒盅,忽然与童年抓羊拐骨的稚嫩指节重合,在玻璃转盘上投下双重曝光的光影。 

老相册在茶几上自动翻页。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背景音里,我们曾挤在炕头分食的冻梨,此刻化作侄女手机屏幕上的像素蛋糕。姑父的假牙泡在茶水杯里,与窗台腌糖蒜的玻璃罐相映成趣——岁月总爱把沧桑与甜蜜并置展览。 

阳台飘来表叔的旱烟味,混着晾晒的陈皮香,在纱窗滤网织出怀旧的经纬。表哥教儿子玩我们儿时的翻花绳,尼龙绳却在短视频世代的手指间打结,像极了家族谱系里那些被时代冲淡的称谓。 

母亲忽然翻出我初中获奖的作文本,泛黄纸页上的红圈圈,正与火锅里翻滚的枸杞共振。小外甥女用筷子蘸着麻酱,在餐巾纸上画出比所有AI绘画更生动的全家福——太姥姥的皱纹化作年轮,表弟的婚戒变成涟漪,而每个人嘴角的酱汁,都是血脉相连的戳记。 

散席时月光已为剩菜镀上银膜。我蹲在井台刷洗那摞青花碗,发现碗底的窑变纹路竟与老宅梁木的裂痕同源。二婶把炸丸子装进乐扣盒的动作,与三十年前祖母用报纸包油饼的手势完美复刻,连油渍渗透纤维的轨迹都如出一辙。 

蟋蟀在墙根缝补秋声。醉倒的三叔父忽然哼起《朝阳沟》,跑调的豫剧穿过晾晒的玉米串,惊起瓦檐下打盹的麻雀。那些被房贷车贷碾碎的温情,此刻正在晾衣绳上随风起舞,与褪色的婴儿尿布共谱安眠曲。 今夜特意留下半碗鱼汤。当冰箱照明灯熄灭时,凝固的油花会封存此刻的喧闹。你看老挂钟的钟摆永远在切割时间,而我们用团圆饭的香气,把分秒粘合成不会风化的琥珀。  让每粒米都裹着祖辈手温下咽。当青花碗再次盛满明月时,愿檐下的燕巢仍有新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玻璃幕墙外的悬浮广告屏在暮色中亮起第七种蓝,林夏工位隔断上贴着的莫奈《睡莲》泛起一层冷光。她缩了缩被中央空调吹...
    饭团殿下阅读 76评论 0 3
  • 第一章:银镯叩门 冬月里的渤海湾刮着咸腥的北风,枯树枝桠在青砖院墙上投下黑色的浓影,我用冻裂的手第三次叩响黄铜门环...
    养心_阅读 113评论 0 7
  • 一 年关将近,玉成回村来了。 炊烟笼罩的村落里,炉火正旺的灶间,秀姑的欢喜劲儿和着刚出锅的热馍、豆包、年糕散...
    一地月光阅读 954评论 3 6
  • 进入腊月门,天不似往年那么冷。 秦老太在前面,猫着腰,小脚一步一步倒换。稀疏的头发挽成一个小髻,搭拉在脑后。大鹅跟...
    俗姐阅读 898评论 0 2
  • 厨房的玻璃窗蒙着薄薄水雾,晨光在雾气上晕染出朦胧的光圈。我蜷缩在客厅沙发里,听着厨房传来规律的切菜声。 案板上青翠...
    沧澜客阅读 112评论 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