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放学后,约好王老师去坪塘和新洛艾2个寨子里走访,想深入了解几个学生家庭情况和逃学原因。
最后结果不容乐观,偌大的一个村,却家家闭户,好好的村里面却不见人影。
带领我们窜户的张某美同学说,这些人家都只有老人留守,平时到镇上带孙子合租房子,照顾孙子生活,父母全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平时根本就不在家。
走完坪塘几家都没遇见1个人,只好又走下个寨子-新洛艾,幸好在村头遇见1个眼疾的大叔,询问几个学生家的位置,他为我们指路,并说王某玉在家,正好我们要去他家,门拴里面,敲了下并喊着主人姓名,听到里面有开门动静,半天他才打开门,让我们进去坐。
可打开门的一瞬间,只见地上积了很多水,看样子是已长时间积水,墙角都长青苔了,主人王某玉边捉弄手中的小袋烟丝边回答我们的问题。
当问其老婆和孩子时,他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婆跟别人跑了”“儿子去广东打工了”,想跟他交流很困难,一脸无奈,是答非答。
我只能让他翻大儿子王忠文的电话号码,准备通过王忠文了解情况了。可他电话都不存,仅凭通话记录去猜哪个号才是他儿子电话。
费了许多劲,终于打通了王忠文电话,最后了解到他不得不逃学去佛山的一家工厂做记件工,帮工厂组装电风扇,本来想催他回来读书,可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因为他说:他妈妈带差妹妹改嫁了,父亲在家消沉,不干活,不外出挣钱,他还有个弟弟在镇上读六年级,如果不出去打工,父亲没生活,弟弟也只能辍学…
后来跟他父亲交谈得知,他父亲不仅懒,还整天酗酒,怪不得家徒四壁,堂屋积水也不处理排水沟,至少扫干积水,可他真的懒得动,怪不得老婆无法跟他过日子,带着女儿改嫁了。
其实他家我们去年曾经买粮油救济过,可王某玉却成天关门睡懒觉,等着别人施舍。
这种现象在农村苗族家庭比例还真不少,要么母亲跟别人跑了,要么父亲外出打工不回来,家有爷爷奶奶把孩子丟给老人带,没有爷爷奶奶的干脆丟给学校,从此不闻不问,连孩子读几年级,哪个班,哪个老师教都不知道,试想,这样让孩子自生自灭,怎么成长?怎么学习?
留守孩子长期陷入习得性无助,生活没着落,学习没人管,能成才吗?
我们农村学校老师无形中已成为了这些留守“野”孩子的“爹妈”,不仅要管好他们的生活,培养习惯,教会读书,生病帮他们买药,甚至住院陪在他们身边…
而这一切,原因在他们上一辈父母亲的无能,一代传一代,恶性循环,还没意识到读书,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这样的愚昧无知,何时是个头?细数一些村寨,就连一个正式考取工作的人都没有。为什么?
01
思想落后,父母无能-农村的孩子需要有一对好父母
我教的三个班,本想有个小奢望、小理想,能把自己通过实践或生活经历领会到的真知灼见,辛苦所得,跟讲台下的同学们唠叨唠叨,希望他们感兴趣,有启发或收获什么的。
可是,我们辛辛苦苦教给学生的一些认知,回到他们的家庭环境,就变得一文不值了,是谁毁掉了我们仅有的一点教育成果,正是学生的家长。
他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他们连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都不知道。这就是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
因为有思想落后,无知无能的父母,导致孩子的成长没有一个正循环。
02
求学无路,子女无助-农村的孩子需要自我效能感
我在想,某个春暖花开的时候,如果能站在讲台上,下边是一群求知好学的孩子,默默地看着我,听我讲我自己真懂的,真会的,真想讲的感到兴奋的东西。
讲出来之后,孩子们能理解一点,就用到实际生活中一点,能让大家成就一点。这个正循环,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
可现实是,你讲什么他们都是无精打采,不是你讲得不好,而是他们根本就不听,他们也听不进去,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从小就已深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在无知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一点点知识回到家,根本找不到父母亲交流,就算汇报学习也不会有人听,慢慢地,学习已成为了奢望,在“成长”过程中渐渐放弃了读书与学习,换来的是“逃避学习”“厌学”“辍学”。
农村的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更需要自我效能感,当他学会一点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方法,需要鼓励和认可,期待父母给予表扬和肯定时,父母却迟迟甚至永远给不了。
不要再欺骗自己的良知了,那些“〇”辍学的乡镇中学都是骗领导的。
03
农村孩子,理想渺茫,前途无望-农村孩子需要教育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能意识到读书求学,改变命运,往往听老师的说教是没用的。
我也是老大,学习很勤奋,因为读六年级是家里父母亲受到同村势力大的族人欺侮,我一下子就被点醒了,当时就发奋好好读书,将来有个好工作,不再让父母受委屈。
而同龄人中没有人愿意好好读书,去改变家庭的命运,他们得过且过,认为要改变家庭,那是大人们的事。
因此,读书,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是,没有人懂,就算你讲给他们听,也很少有人能理解。
农村女孩的命运更是悲惨,有的还没读完初中,就被父母亲早早安排嫁人,成家立业是一场恶梦,她们随着打工热潮奔向沿海工厂,一去不返,后又改嫁他人。
读书,能改变一个农村孩子,求学,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三代人。正如张桂梅老师说:农村女孩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
(齐帆齐微课43篇,1920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