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带娃一起看了电影《超越》,因为最近正为她的体重焦虑,想让她看点荷尔蒙燃烧的运动类题材接受点正面激励,另外也是临时决定,该时间段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看完电影,娃说,比起《夺冠》差得太远。果然审美源于对比。
电影整体给6分吧,及格,诚意是有的,但是完整看下来,出戏的地方很多,太多老套场景,而主角郝超越(郑恺)的演绎也比较脸谱化,虽然人物前后有30多斤的体重变化,但表演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没有沉下来。也许演员上多了综艺,确实会破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
就我自己的观影体验,故事主要聚焦职业运动员的焦虑,现役运动员的个人突破,退役运动员的现实窘迫,以及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撕扯,平衡。
故事在20岁意气风发郝超越和30岁油腻颓丧的郝超越之间不断跳转,双线叙事。但就故事的完成度来说,结局很遗憾地垮掉了,达到了和解,但是没能突破,因为影片刚刚上映,所以先不做剧透。
聊聊为数不做的几个触动点:
1. 多年后,在被社会毒打之后,一帮体校同学一起吃火锅,气氛很丧,郝超越在输赢二维论的世界里一顿宣泄,“没有赢得第一,就什么都不是。就算你不怕输,那也不代表你能赢。”
憨憨的铁牛(李晨饰演-前举重运动员)说:我觉得输赢没那么重要,我以前举起来的每一个重量,都能让我在现在回想的时候得到力量,因为,我喜欢它。
铁牛这句淡淡的表达是全片最触动我的一个地方。
人生不可能顺风顺水,在日复一日的枯燥重复中,或者跌倒谷底的时候,从哪里获得力量,找到活下去的动力和意义?
我以为,真心喜欢的事物,以及曾经带给自己莫大成就感的事情,都是力量的来源,即使只是在某一时刻或者阶段的片刻高光,足以带领一个人挺过迷惘。
有些爱好,看起来非常无用,比如骑行,钓鱼,书法,刺绣,但是在爱好者眼中,总能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来自世界的或者来自自己的。这种无用,是长久的有用。
2. 郝超越公司坍塌,房子卖掉,准备离婚,雨夜游走在街上,妻子找到他,拿出他仅剩的一枚金牌,跟他说:你对很多人都很重要,你影响过吴添翼,也影响过我和儿子,曾经的你可以,以后的你,也可以。
正是妻子的这番话,让他再次跑了起来,也帮助吴添翼战胜了心魔,重回赛场。
很多时候,我们会追寻和思考生命的意义,丧的时候,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但其实,或多或少,有意无意,我们都会影响到一些人,不管是某一个时刻伸出的援手,还是一次情感共鸣,或者一次真诚的赞赏和认同。
我们和他人的互动构成了我们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在不断的反馈中,无限逼近意义本身。改写时代的大人物毕竟寥寥无几,作为大多数的普通人,安顿好自己,并尽可能给周围的人以善意和滋养,也算不枉此生。
以上,祝路过的简友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