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图片来自网络
【背景】此诗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评】
这首《草》是小学里甚早学习的诗作,同时记起的还有《鹅》《画》。所以很是亲切,终于碰到半首会背的古诗了。
相传,时年十六的白居易始自江南入京,拜访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拿居易的名字打趣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言外之意就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等到他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赞叹,就又是另一种说法了:“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后来顾况还广为宣传白居易的诗文才气。可以说,正是这一诗成名,使得白居易在京城有了一席之地。
有人说,此诗别有寓意,以“草”喻小人,暗讽当时官场世态。余者却不以为然。
此诗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是对生命的讴歌,反映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我感到这才符合白居易成诗时的少年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