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片断三之17

      这是一次成功(除陈清华外,众人皆有所得)的文会,也是一次胜利(通州文坛)的文会。陈清华以一首“登赵北楼”、一首“与东亭公登高楼怀古”名噪一时。

      自第二天,陈家宾客盈门,皆欲一睹陈清华而后快。几位耆老还好,言下之意便是希望陈清华多作几首诗,最好呢,把几位老前辈赞上一赞。而一些年轻求名的文人,纷纷以请教诗作为名,欲得陈清华一赞。

      眼神是期盼的,态度是恭敬的,言语是热切的,可就是这诗实在是无从赞起。

      到得第三日,脸部肌肉已僵硬的陈清华彻底爆发,黑着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半天,最终写了一首词,命人刻在木板上,立于陈府门外。

      词名“丑奴儿,书于通州陋室。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词下有言:未通此词者,诗词尚未入门,须勤加修习。已通此词者,诗词已登堂入室,了然于心,不须求教矣。小子初窥门径,不敢为人师,只将心得汇于一则,请贤达自行揣摩。

      陈清华自揣此番行事当能再得清静,心下甚为满意。陈父与陈氏二子这两日接待应酬,亦是疲惫不堪,对陈清华所为颇以为然。

      当日,一众拜访者围在陈家门前木牌下,皆沉吟不语。半晌,一位年轻书生概然道:“不想清华先生已达此化境,我辈自愧不如,无愧卧龙之名也。”众人纷纷赞叹。

      又一年长者教导身旁弟子言:“初学写诗词,寻章摘句,心中无感,强行拼凑,写出诗词自是粗陋之极,待得文章成熟,意到之时,出口便是佳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清华先生这首丑奴儿,将此道理写的透彻无比,你须细细体悟才是。”身旁那年幼学子认真答道:“谨遵先生之言。”又抬头看了片刻,“先生,这字体我没见过唉,会不会是清华先生自创的,是清华先生写好再找人刻的?”语音清脆,尚带童音。可众人皆是一愣,又仔细观看,随后左顾右盼,神色诡异。

      第二日清晨,陈清华刚起床便听到管家来报,昨夜陈府门前忽闻喧哗吵闹、打斗摔倒声,待仆人出门探看时,已是空无一人,那木牌更是不知所踪,又听闻说,四少爷白日所作之词,昨夜已有青楼传唱。

      瘫软在地的陈清华哀嚎道:“这日子,没法过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赵公望道:“陈家后生,且上前来。” 陈清华只得走到座前躬身行礼。 赵公望道:“可有诗作?”陈清华...
    东野玄策阅读 1,280评论 0 2
  • 满座皆惊。 陈清华道:“郭世兄出的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我对的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
    东野玄策阅读 1,482评论 0 1
  • --PIXIU小品文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地说专指住人的房子。皇帝的家称为宫殿,僧人的家叫庙宇...
    pixiu小品文阅读 5,694评论 1 4
  • 陈家子弟自然是要读书的,陈清华很庆幸自己在地球学的是汉语言文学,可能是可乐砸头的缘故,思维极其敏捷,记忆力更...
    东野玄策阅读 682评论 0 0
  • 学子们均缓缓站起行礼,待一众家主离场后三五成群,议论纷纷。 陈清华也从睡意中醒来,听得旁边议论方知刚才...
    东野玄策阅读 69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