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打算认认真真开始写作以后,陆陆续续有了提升,也慢慢的发现了一些问题。分享一下我在写作初期遇到的10个困难。
1. 坚持做到每日输出真的不容易
长时间不用电脑打字,真的非常不习惯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咔咔打字。我后来真的意识到,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在刷手机,接收资讯,让大脑一刻不停闲,但真正记住了什么呢?就像我想写点儿东西的时候却发现脑袋空空。我们是不是输入太多,输出太少了呢?而且有效和高质量的输入太少了,都是些碎片化信息。其实大多数时间真的都被浪费掉了。
每天固定输出时间真的需要很大的自律,一个是看你的工作,另外一个就是要完全依靠你的自律了,很多人觉得我每天写一些东西练习,真的有用吗?也没有办法产生效益,也没有人看,就完全没有动力。这点我特别理解。但是转念想一下,你刷手机,看各种消遣娱乐又能够得到什么呢?大概就是遵从人性之惰吧,会很轻松舒适。
我每天晚上会给自己设一个时间点,就是吃完饭后休整半小时就必须坐下来写东西。这样也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也不会有什么负担。万事都是开头难,一旦开始也就顺利的进行下去了。
2. 写作的目的性太强是个绊脚石
关于写作目的性太强这件事情,那是肯定会有的。你为啥想刻意练习写作,当然是为了变现啊。这个大胆说出来,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但是现实是,写作变现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目的性太强,你的心里就会比较浮躁,总想着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过稿,吸粉,赚钱,这样是写不出走心的文章的。而且一味的迎合平台调性也会让你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功利,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的文字一定不会受到认同。所以在写作初期,目的性还是不要太强,会阻碍你前进的脚步,而且你写的东西有没有走心,读者不是傻子。
3. 缺乏基础写作知识
很多人可能在学生时代喜欢写感想,随笔什么的。
尤其是那个时候青涩的小鹿还跟心里欢腾的蹦跶着,写作抒发情感成了一种方式。
但其实很多人写作都是拍脑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毫无结构和逻辑可言。
平时自己写个日记或者随想也就罢了,如果是正经想写出可以让读者获益的文章,是一定要下功夫把写作的基础知识补起来的。
市面上有许多关于如何写作的书籍,不要买太多,挑几本性价比高的认真读就好。
我推荐几本我正在看的,仅供参考:
《谈写作》,《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一本小小红色写作书》,《完全写作指南》,买书学习因人而异,每个人口味不同,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切以你能接受和可以保持下去的方式为主。
4. 刻意训练思维和专注力的疲惫感
我们大家现在都习惯了【多任务】处理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干一件事情的专注程度在稳步下降。比如读书的时候,没读几分钟就想看看手机,长此以往大脑就已经习惯了分散精力的模式,所以深度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非常耗费意志力,会很累。
这就像你要培养一个新的好习惯一样,开始的时候你都要时刻警惕分神,等你做的时间久了,将这种行为内化在你的身体里,你就不会觉得疲惫了。学习始终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你必须给自己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才能够坚持住。
5. 重新培养起阅读习惯
年少不读书,再读已不再少年。正经看书的岁月真的都在学生时代,所以重拾写作就一定要重新培养起阅读的习惯,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每天都必须给自己规定阅读时间,就跟每天的文字输出一样。看的多了,自然胸中有墨,下笔有货。
6. 先要接受【付出没有回报】的现实
写作初期最最需要抹除的心理就是急于赚钱,先把水平提高了,钱自然就来了,所以要忍得住寂寞,耐得住前期付出没有回报的状态。就当是习得一门手艺,把功利心变成喜爱,你就不会觉得很枯燥了,培养起自己和文字之间的情感,让它变成一种抒发内心的渠道。态度不一样,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不一样。
7. 警惕【网课】迷魂阵
我相信有这种感叹的一定不只有我一个人,那就是网课多到我他妈选择恐惧症都犯了!在这个知识付费盛行的时代,随便包装一门课就推出来收智商税的人太多了,我只能说,买课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自己就买过一两个写作课,一个是看课程质量,一个是看你自己的学习吸收程度,后者更重要一些。其实现在免费的线上课程和资源很多,尽量在还没有赚钱的时候能省就省点儿。
8. 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进行原创输出
很多人觉得写的东西要放好几个平台,搭建自己的自媒体矩阵,这一看就是听过课的,讲的有头有尾。但我个人经验证实,你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维护好几个平台,找准一到两个就可以,在前期看好平台的调性和玩法,每个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选好后,就一门心思好好创作,平台的机制是一方面,你自己的创作能力才是里面最大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比起不停的在游戏规则上下功夫,不如马上写东西锻炼写作能力来得更加有价值。
还有就是原创,在整个媒体行业重新洗牌规整的今年,那些为了博眼球和吸粉的敏感态度已经渐渐被规避。被某种【强大】的势力介入后,整个大环境更加拥趸健康,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所以看清楚大趋势,不要触碰底线,在这个圈里,尽量做一个从一开始就正经的创作者。
9. 要寻找领路人
听再多的课,不如和有实战经验或者说是圈里人吃个饭来得实惠。一个好的领路人,胜过给你灌输高深理论的老师,因为领路人会直接给你这个领域的核心,不会给概念,只会教你上手的方法。所以我觉得领路人最大,其次是在相关行业工作,自取经验,最后才是听那些所谓高大上的课程。
10. 要增强收集资料和垂直深耕的能力
别的不说,至少有一个关于写作,新媒体的观点我是十分认同的。
那就是,以后人们只会信服细分领域的前端种子选手,也就是说,你在一个哪怕再细小的领域里,只要做到最好,那就一定会被人看到。
比如,你是奶酪大人,就研究奶酪,卖奶酪,其他的我什么都不干,那喜欢吃奶酪的人一定就会找你,而不是找一个既卖奶酪又卖香肠的家伙。
这就是,我想买牛奶的时候,想起了张三,我想买包子的时候想起了李四。
先问问你自己究竟在哪方面可以做到乐此不疲的持续深耕。
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做起来就兴趣十足的领域,才能在取悦自己的时候也服务于他人。
花时间先好好研究一下自己,一个稳固的定位好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瞎打。
这就是我在写作初期遇到的一些无论是习惯还是心理上的苦难,写出来与大家共勉,让我们在写作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一边寂寞,一边欢腾。
(转载自知乎,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