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相不相信每一个小相遇都是注定
我的“水母”一口下肚,液体划过喉咙,火烧得很微妙。只见对面的他留下了眼泪,他喝的那杯名字叫做“my way ”。
散发着霉味的清吧,只有我们两位客人。他消化了my way的刺激,水母的味道也在我的喉咙里淡去。我们又分别要了一大杯“慢慢灌醉”和“明天”。
我们第一次见面,边喝酒边谈论自己的工作、生活。
直到此刻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见面之前,我们通过一次电话,接着他在微信里给我指路。
因为名字的缘由,聊起了三毛。
一旦谈及三毛,心都变得更加柔软;一知道对方喜欢三毛,就仿佛有了一份心照不宣——即使是陌生人。
两个陌生的人瞬间有了某种关联,望着窗外不断远去的建筑,心中期待犹生——想象那座陌生的城、那个不曾见过的人,想知道是一个怎么样的男生喜欢三毛…
原本独身一人,与这座城没有任何交集,却因为一个选择有了被等待。
如果不是在第一个订单处转弯、不是第二家青旅正在整修,第三个选择就不会发生,遇见的自然不是此般模样。
两天的时间,没有促膝长谈、没有深厚的情谊,一切的发生都源自于信任。
直至离开,总有话还没说完的感觉。或许这样奇妙的遇见与这般微妙难言,是绝配。
我想,如果现实生活中有《老友记》那般的情谊,它一定在青旅中产生。
年纪相仿的青年,性格的不一职业的各异,一切都在考虑以外,每个人就是他自己。
在这样的地方留下了足迹,从此,厦门不再陌生,好像有个地方在为你敞开。
旅行的微妙在于第一次见面的你们会将自己最真的一面呈现出来,将身份一层层褪去,不是某些人的领导不是谁的下属,甚至不是哪里的员工,你就是你,纯粹的你。
因为如此纯粹,所以得以信任与被信任,所以被记录。
2、每一个到不了都是为了另一个终究邂逅
风景名胜,是大多数人认识一座城市的方式。
我却通过大学和书店来感受一座城。一个人看风景总是容易惆怅,一个人逛书店却是极惬意的体验。游于大学,是为了重温美好。
没有强烈的意愿到厦门必然要去某个地方,本身也就是散心。住的地方离厦大和鼓浪屿都很近,不少人为此选择了这个住处。
厦大门口发生了及其令人不解的事——一所学校硬生生地被变成了景点,此像不免惹人反感,校园游的兴致也被打磨的不见踪影。
朋友推荐了附近几家书店,但是也有告知对我这种路痴来说很难找到。
跟随导航到了到第一家,书店很大众,自然无法定神于此,继续寻找下一家——好在天气十分怡人,路痴也可以任性地兜兜转转。
朋友事先打了预防针——那里全是旧书,你可能不会喜欢。
很显然,我的这位朋友对我了解甚微。
我太喜欢那家一股潮味、又小又拥挤的旧书店了。
我想,只有真正爱书的人才会耐着性子在这里非常细心地翻阅书籍,像在寻找世间珍宝。
一个个书架浏览,再一遍遍反复翻阅,任凭手心已经被旧书和陈年积累的灰尘染了一层黑。
大半个下午过去,终于在那些密集的角落里、在每一个书页都充斥着年代感的书推中寻得了几件宝贝。
我将书本放入布袋,走过一段路又拿起,放下,又拿起,闻了一遍又一遍。实在是爱到了骨子里,爱它永垂不朽的生命之光,更爱它那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味道。
抱着爱书,辗转到第三家书屋,名字很文艺,书屋的入口处也很吸引人,屋里的藏书却捉衣见肘,经不起考量。
有趣的小插曲是——邻桌的男人在和他对面的女人抱怨自己的老婆是如何的不可理喻。我开始在心中描绘一段微妙的关系,瞬间,笑意袭来,不免觉得做一个路人是万般的有趣。
离开第三家书屋,我决定漫无目的地走。走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看不急不慢的人来人往,与陌生的人擦肩又向陌生的风景问好…
我深深的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以一个路人、旁人的角度去看世界,看人看物,是如此的超脱于世,又更加清晰明澈。
我们都是身在现实的泥沼,被多重身份缠身,才会看不清自己看不清许多事物的本质吧。
如果是这样,那亲爱的你,要不要出去走走呢?
ps:我从不吹捧旅行,读书实在比旅行容易不少。只是,每个人都需要适时的短暂的离开原本的轨迹,换换空气,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