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郑老师对教育惩戒的理解。时下,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流理论,人们将教育的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正面教育”上,动辄指责惩戒,把惩戒个尊重人格对立起来,并时常将其上纲上线为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这使得一线教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教育,是不是必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惩戒,是否就是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饿背叛?
马卡连柯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个人相信,惩戒并不真的有那么大的好处。但我坚信下面这样的事实: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的情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马卡连柯很好的阐述了惩戒的意义。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回存在哪些惩戒误区呢?
一、秋后算账,迁列而罚。所谓“赏不逾时,罚不迁列”延迟惩戒会因时过境迁而使学生淡忘自己的过错,甚至会误以为教师再放任自己的错误行为。
二、轻率定论,急于定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在惩戒学生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事情的原委。
三、过早按抚,火候未到。“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指的是对学生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它需要班主任把握好时机。惩戒需要受罚学生做出具体的改错反应后才能停止,只有这样,教训才能长久地留在学生心里。
四、依赖学生,权力转让。班主任把惩戒权转让给班干部。
五、雷大雨小,草草收场。班主任说的跟严重却在执行的时候半途而废。
六、动辄连坐,伤及无辜。一人犯错,全班连坐。
七、以身试法,深陷泥沼。用罚款的方式来惩罚学生,这个最要不得。
八、横竖牵连,超限抑制。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东拉西扯,主次不分。
九、简单粗暴,以罚代教。再惩戒方法上简单粗暴。
十、媒介不当,背道而驰。有的老师用劳动作为惩罚的媒介。这让他们觉得劳动是可耻的。
十一、尺度失当,拿捏失度。有的班主任为唬主学生,动辄采用严厉的惩戒方式,没有把握惩戒的尺度。
十二、指向错误,偏离靶心。惩戒要始终清晰地指向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惩戒的是过失,而不是人格尊严。
上述惩戒方式,观念错误,方式扭曲异化。不但起不到教育、警示饿运用,还会造成学生的自主意识特别是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