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我成了一个越来越脸盲的人,逼得人不得不社恐。

肤色相同或相近的外国人,我自来辨认能力不强,总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反复甄别,正如许多外国人看黄皮肤的东亚人,也往往认为彼此长相雷同,哪怕我们认为相貌悬殊。

这种张冠李戴实属常事,倒也好理解,毕竟不熟悉的事物于我们而言把握细节的难度着实增添。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之上,人与人的差异多在细节而非整体。萍水乍见,比不得在群体中日日厮磨而练出的眼力。

然而我辨认与我同一方水土之人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了。虽然我已不知晓许许多多演员明星的名字,但即便其中知晓名字的,脸孔也越来越分辨得含糊。那边,两家的粉丝团已然硝烟战火;这边,我正迷茫于分辨两家粉丝团的主尊面容。

这情形,很有几分像我走进各路神仙庙宇时的困境:如若寻不到标志性的姿势、法器,即便我已经烂熟于心的名姓,即便我已听闻名姓背后的许多故事,我仍是极容易便敬错了尊主。

好在这些皆非日常。如若遇到,紧急求助知情热心人,尚来得及。

怕就怕,日常认人随时可能发生的窘境。

怕什么来什么,尤其遭遇双胞胎。一次,我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已能辨识出同学中的双胞胎孰兄孰弟了,并指着正走来的其中之一跟旁人说:这是弟弟,且列举了N条不可辩驳的铁证,听者于是纷纷点头。待来人走近,谜底揭晓,他说自己是哥哥,我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莫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待他很仔细地听我讲了N条铁证,想了想,然后轻轻说了句:可能因为我跟弟弟刚才换穿了衣服。

这本亦是低概率事件,但我近来新生慌恐,很怕尴尬将成常态。一日,见朋友时,同时见到了她的三个密友。我事先已知道,其中一人是我曾打过交道的,并且深信自己已经记住了这个有特点的面孔。然而,那一刻,当三个密友同时站在我面前时,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已然不是迅速从大脑中调取出其中那个打过交道者的姓氏,而是先把她从三个人中分辨出来。

以前看旧神话小说,总有恶人在主人公即将与久别的心上人相见之时跳出来阻止,整出一众姑娘蒙上盖头要男主从中辨认。就在主人公迷乱之际,幸有仙人暗中帮助,比如变个小蜜蜂绕着正确者的头顶盘旋,借此危机得以瓦解。

但是,三个密友并没谁戴盖头,她们更不是三胞胎,亦非姻亲,而我竟还是无法辨认,哪怕其中一人我已相识。神奇的小蜜蜂,你为何不前来相助?莫不是你也无能为力了?

我素来知道自己视力不佳,我素来知道自己还容易脸盲,我素来知道自己虽已很努力去记面孔却效果堪微,可是,我依然困惑何至于此。

事后,我突然想起,那日同其中一人打交道的场景:聊医美。而她是经过医美的。难不成三个人都经过类似的技术打磨?并且,大夫们出自同一谱系或师门?这简直是在陡增我们这些脸盲者的社交障碍嘛!社恐已然成风,何苦还在为之添砖加瓦。

不知事实为何,我至今困惑,也疑心是自己脸盲加重。但因人们在求美之路上的标准越来越单线化、技术化、程式化,认人的难度确是与日俱增。

看来旧神话小说里的恶人都改换了手法,从此还省却了制作盖头的麻烦。

困难不止于此。旧神话小说里的恶人,尚需强制一众人等同着装、同举止、同风范,而生活中,只要立起风向标,人们自然聚拢而来。

我们喜欢山川地理的不同风貌,我们热爱天地四季的起伏流转,为何一到了我们自己,我们就要磨制一把万用尺?

老子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要我说,这恶,不是罪恶之恶,而是阻碍自然而然之情相遇相生之恶。恶,不好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