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事留学工作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有学生或家长问我:“老师,美国留学怎么样啊?”“美国留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去美国读书花那么多钱,到底值不值得?”
这些问题如果放在几年前,我所认为的好处无非是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镀金、名校光环或者更方便学生就业等等。但是在留学行业工作了几年之后,我送出国的学生们一批又一批地毕业回国或留在当地,作为教育行业的观察者,看着他们出国前后的显著变化,我对“去美国读书是否会影响/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个问题思考的越发深入了。
比方说,对于申请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选择国内的研究生或者是不同的国家,你所做的科研项目是千差万别的。学理工科的学生都知道,科研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的积累,而美国这些高校对科研的投入不仅仅是一年领先而是前面百年的领先积累,而且各类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美国也领先我国好多年。所以现在美国经费可以更大比例的投入,而不像我国大部分经费必须投入到基础设备上。
从中美两国的科研数据来看,我国大学研究经费的投入普遍低于美国大学,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研究经费只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1/3左右,而我们都知道培养一个研究生是需要非常高的投入,比如基础设施均摊、项目经费、导师学生人工等等,我们可以仔细算一下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大概5500人左右[1],人均科研经费13.8万美金左右,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生人数17876人[2],算下来人均科研经费大概11.78万美金,也就是两国在人均科研经费上面其实是相当的。
前段时间频频曝出的国内考研恶意压分、研究生比例不对等的新闻,Judy老师认为并不是学生不想在国内读研而是没得读,最根本原因还是在我国大学研究经费投入无法支撑更多的研究生、更有质量的教学环境。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科研经费投入差距所造成的产出差距。评价一个高校研究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我们可以看一下SJR[3]给出不同国家论文发表的排名。
首先美国的论文数量是中国的2倍有余,最关键的中国论文每篇被引用次数居然只有7.64,而美国论文高达24.25,简单的来说就是我国发表论文不仅数量不如美国,论文质量上也差了一大截,甚至与排名第5的日本相比单篇论文引用数量也只有一半。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其实很多地方都有讨论我们也就不再累赘,我们只是就这两组数据讨论一下。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各个专业的教育含金量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没有之一。而美国名校的价值在于百年科研经费的投入积累,坐拥最好的科研设施,最好的科研导师以及思想最活跃的研究生们,怎么会不产出最优秀的科研成果。
其实,为什么要留学美国,美国留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经历,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差距,承认美国名校的价值,也尽力去进入美国名校感受他们的科研环境,开拓眼界,学习最新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未来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