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有个问题想问我老板,为什么你总是精力无限?每天会议这么多,忙到焦头烂额,偶尔也会吐槽抱怨事情真多,每每有事就是消防员之类的简短吐槽。但,还是每天乐此不疲。明明已经到了可以享受生活的年纪和财力,依然奔波于工作,参与行业论坛、协会也是忙得不亦乐乎。
想了两年,看了两年,我发现她是真的热爱。
热爱自己所学,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这个行业。这真的让我好生羡慕,应该也是现在年轻人最理想的工作状态了,但现实是往往很难如愿。比如我。
懒散,丧,得过且过,这个就是很多年轻人的现状,我就是。对于工作,不打折扣完成,下了班,也请一百样事情都不要找我(虽然我比较怂,老板有事找我我还是马上回)。回到家之后经常沙发一躺,手机粘在了手上、眼前,无意识地划过一个又一个短视频,直到深夜来临,该睡觉了。醒来又是重复的一天。日日如此,机械又丧气。
好巧不巧,身边有一个同事好友,是拥有非常高能量,外向的一个人。什么事都愿意去尝试,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谈资多到和任何人都可以滔滔不绝,谈话也从不冷场,几乎人人我常从和她聊天中汲取了很多正面积极又有趣的力量,就像个小太阳,既温暖又热烈。
时间久了,我常常反思。为什么她们可以保持着这么高的能量,不管是在哪个年龄层段?
分析下来,应该有这样几个因素:首先,她们都是外向人群,这个从生理决定了她们很乐于与外界打交道,从外界汲取各种能量;其次,她们都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所以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能量积聚;再次,她们也会有低能量的时候,但是不会让自己过于沉浸,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也好,优先处理别的事情也好,反正,负能量的阶段一定扼杀在最小范围,力求不堵心,解决事为前提。
如果是内向社恐者(虽然被告诉社恐其实是并不成立的心理问题,是人自行加之的心理障碍,但我确实经常社恐),从内心来说会比较抗拒主动和外界去打交道,但是长期封闭的独处其实闭塞了很多信息交互的机会。已经成为疾病类的心理问题,就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在此讨论,我也没有相关的医学知识。但如果只是自设的心理障碍,我觉得是可以勇敢地去向外跨一步的,假装勇敢假装外向,先开口的那个人,不会被人笑,永远不开口才会。
持续的能量来源一定得是自己真正的热爱,无论是什么。比如事业、偶像、兴趣。化热爱为力量,才能在低谷期支撑得住。
我一直不知道我热爱什么,是真的不知道,直到现在也还是不知道。没有特别追求的理想,没有特别喜欢的idol,没有坚持下来的兴趣爱好。哦,大概唯一的一本正经坚持下来的,叫做爱好放弃。所以,直到现在,我也还在寻找热爱的路上,希望在摸索的路上找到心之所爱,作为自己的小太阳。经历了疫情三年,身边的人有的学会了街舞瘦身成功,有的学会了韩语从此再不用依赖字幕刷剧,有的人跳槽薪水翻一番,羡慕不过来的别人实在太多了,希望慢慢也能成为别人口中的那个别人。
用自己的光,照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