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开篇第一章《上古天真论》,通过黄帝与其师岐伯的对话,提出了养生的核心总则:
法于阴阳,合于术数
何谓阴阳?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皆可用阴阳来描述,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故而养生之道,也要取法于天地阴阳的变化规律,顺应四时生、长、收、藏变化消长的过程,避开“虚邪贼风”等治病因素,调和正确的养生方法。
术:方术、方法;数:气数,数理;古人把观察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称之为术数。中医讲究防胜于治,在“未病”前治病,根据四时节气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适应,以此来避免外界因素对人体入侵造成的危害,这里如何避免如何防治的方法都称之为术数。这就是黄帝内经养生总则——“法于阴阳,合于术数”。
岐伯还说,上古之人之所以能长寿不衰,首先饮食必须有节制,起居作息也要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这八个字听上去虽然简单,可很少人能真正做到,现在大多数人对自己所欲所好不加以节制,起居无节,饮食无度。为求一时之快以妄为常,早早的消耗透支了自己的先天真气,故而早衰。
所以注重养生之道,首先不能违逆四时阴阳的运行规律和人体生长的规律,人从出生到衰老,神气从旺盛至枯竭,虽然受限于自然,但注重保养人体五脏六腑不过度损耗,还要保持自身精气神的充沛,虽说不至于能通上古真人一样把握阴阳、寿敝天地,但至少可益寿延年、可以百数。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与道家的思想一脉相承。“致虚极,守静笃,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认为,使心神达到虚空致极,静心笃定没有一丝杂念,不受外界的干扰,在万物并行发生的时候,用“虚极静笃”的心态来观察万事循环往复的规律,这样才能真正得道。
妄念一生,必生贪欲,对欲望的过分苛求失去了内在的坚守,心神不安便会百毒皆侵。
黄帝内经里提出,养生要从人体内外考虑,对外要考虑人体的生长之道,从内要“精神内守,恬淡虚无”,不因外物的变化而焦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保持内心的安宁平静,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心安不惧,形劳不倦,才能真气顺畅,疾病无从发生。
所以养生即是修身,修身即是修道。
文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