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见闻:
1、把车停在戴河那个村庄的停车场时,旁边一个大妈正在摘花生,穿着厚厚大棉袄的老人,好像正在过严冬季节。
桥那边打球的孩子们穿着T恤,然后我看见一个小伙子穿着运动短裤。在旁边的健身器材炫臂力。
都说二八月乱穿衣,同一个时空下季节真的有些混乱了。
2、在红路上行走,猛一抬头发现山坡上有人在起地瓜。
山上竟然还栽种着地瓜,先生说可能是有人开荒的吧。
红红的地瓜摆放的非常规则,继续向前走,发现好多正在收地瓜的农人。看起来不是开荒,应该是规模性的种植,就是说这片山头被人承包了吧。
都是石子的沙土地,地瓜竟然个头大颜色红。走近看起地瓜的农人,都准备了好多的纸箱子,纸箱子看来是统一包装的,这是准备直接售卖了吗?
或者待会就有人现场收购,这是提前约定好的吗?大概率是的,我们看见纸箱子都印上统一标识了。
先生说山里这沙土地的地瓜最好吃。他还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当然你是吃过的山里的地瓜,好吃是绝对的。
好产品当然就有好市场。
3、然后紧挨红路的地面上,发现了醒目的红色牌子。
醒目的字在提醒着过路的君子手下留情,可真是啊,这红薯地紧靠着旅游的红路,随手就可以拔起来。既然无可避免,那只能温馨提示咯。
看起来这温馨提示是蛮有力量的,目之所及之处,看见还没起的地瓜秧似乎都是完整的,过路的行人都是君子,自然不能做那小人之事。
4、向前看见一家三口人,正在那红薯地里收拾着地瓜呢,然后在红路上行走的游人们大声吆喝着问:可不可以售卖呀?
农人中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应声站了起来回复:可以,现在就可以卖,一块五一斤,直接过来选吧。
一块五一斤的价格的确是便宜,市面上山里的地瓜是两块五一斤。有时甚至三块钱一斤,还不容易买到正宗的。
才发现前面刚刚过去的一辆车,就是买的红薯地里直接拔出来的地瓜,绝对是看得见的新鲜。
想买的直接买,想卖的就地就可以买,看起来买卖相当简单。
要运出去可真是繁杂呀,要绕好远的路才能驮出去,因为这旅游的路有些路口是设置障碍的。
我是这样想的,不知道那几个看起来不年轻的游人,是如何把买到的红薯带回家的,或者红薯地里的小伙子直接叫来快递助力。
5、那片地里正在收地瓜呢,前边地里就有收花生的。花生似乎已经过了收获季节,先生现场教学,原来农人们正在起的花生是麦茬花生。
今年田地里的花生并不多见,麦茬花生更是稀少。收花生的场景看起来熟悉,却已经有了好多的变化。
记得小时候收花生是拔起来之后直接放到大车上,然后送到每家的晒场上,再把花生秧和果分离开来晾晒的。
眼前花生地里的农人们,把花生从地里拔起来之后,直接在地里把秧和果就得分离了,还有一种特殊的容器直接把花生果集中起来。
真要为智慧的农人点赞呀!这简易的收花生的容器真好,摔打花生秧的时候,花生果就可以妥妥滴。老老实实的呆在那容器里,不会乱蹦乱跳跑出去了。
6、某些收完花生的空地里,好多人在捡拾着花生,那大多是城里的人,特意跑到这郊区来捡拾花生的。
你看见一个大妈,还带了一个简易的小凳子坐着,手里有个小篱笆,她一边挪动着小凳子,一边用篱笆搂着地面,偶尔拾起一个放到旁边小筐里。
看大妈的架势,一看就是专业的劳作。据说有些人每到收花生的季节,以这样的方式捡拾花生,每年收到的花生榨成花生油,都能达到上百斤呢,
这样的劳作成绩真的蛮不错,但可不是一般人能达到这样的成绩的。首先眼睛要好,再一个腰腿要好,还有一个肠胃也必须要好。
说肠胃好,是因为这些人一般早上出门到下午天快黑的时候才回家,中午都是不回家的。有些人干脆就不吃午饭了,有些人会带一点简单干粮,在地里解决午饭问题。
7、在路上行走呢,转眼看见旁边的空地上似乎有白花花的花生。
脚踏上收过花生的农田,眼睛果然就看到了好多的花生,一个又一个,本想捡拾三两个直接生吃的。肉眼可见的花生遗落了那么多,直接走过就有些不甘心,那就再拾几个吧,一会功夫俩人就拾了一大把又一大捧。
放到哪里去呢?先生慷慨把自己的包贡献出来,一会儿就有小半包了。
先生说见好就收吧,这些差不多了。咱的目的是走路转山的,不是拾花生的。
他说的好像有道理,那么就此打住吧,老夫老妻目的明确,也都不是贪心的人,偶然遇见体验到了惊喜。
花生地里这般捡拾花生的感觉,就好像真的遇见了馅饼,就被馅饼砸到头上的感觉。
这感觉是不是像当下的gushi里的部分人呢?妥妥的赚呀。
咱都不是贪心的人,离开田地继续到红路上行走。
8、村庄里的地瓜窖都敞开了大门,正在通风换气中,张开了怀抱迎接田地里收获的大红地瓜哦。
这个村庄的地瓜窖是一大景点,每个地瓜窖的门上都有多姿多彩的图画。这也是旅游村的一大特色。远远看去地瓜窖上边一个个的通风口,就像是电影电视剧中的大碉堡一样。
9、那个村庄里的好多白果树下,堆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果无人问津,自然而然一层层堆积着甚是壮观。
触手可及的柿子树,一棵又一棵。想摘的柿子随手就可以摘到,随手摘下的柿子果放到嘴里一尝,涩的舌头都要吐出来了。
想起来网上有人说摘到了柿子果放起来用开水烫一烫,或者用白酒擦拭一番,再保存就口感更好了。
本想着多摘几个放起来弄回家的,先生坚决不让。他说柿子果在树上黄橙橙的一片,也是一大景观,不好吃好看的,咱别破坏这自然景观。
是的,俩人就不是那贪心的人。
曾经每到这个季节,我对柿子果那是欣欣向往。今年不知咋回事就没有特别的贪和馋了。吃也行不吃也行,反正是不心动了。
遇见柿子果,不贪也不馋,眼睛看看过过眼瘾,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10、绕了一大圈又回到停车场,遇见在戴河取水处见到,好多专门来带山泉水的人和车。
山泉水是城里人的向往,好多人专门绕行几十公里到此打水。
我们的目的是转山绕圈没想着打水,没有打水的工具,也只是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