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从小就在奶奶的看护中长大,爸妈因着老人疼爱孙子的缘故,便默认儿子由奶奶带,而女儿由他们负责照看。
童年时,他认为爸妈也许更喜欢妹妹,因此他时常觉得和他们一起有距离感,每逢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总会有意无意躲避着,比如借口找小伙伴玩,离开这个单独相处的空间以摆脱可能的尴尬,相反,他在奶奶面前就自在多了,因为他知道奶奶是疼他的,无论他做什么傻事都不会过分怪罪他的,奶奶会在其他人面前不住夸奖他懂事乖巧,这无限满足他的虚荣心;在爸妈气急败坏准备“收拾”做错事的他时,奶奶会挺身而出,以她特有的权威阻止他们,于是一场风波在训斥声中宣告结束;当别人送一些希罕的吃食时,奶奶会在第一时间分给他;当他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时,又是奶奶带着哭哭啼啼的他找对方的父母理论,来申他的冤屈,可以说从小到大他无时不刻地受着奶奶悉心的呵护。
在童年对奶奶的记忆之中,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奶奶的脚步声——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声,沙沙地有规律地响动,带着特有的稳重和安全,这样的声音通常出现的背景是,奶奶用结实粗壮充满老茧的大手拉着他的小手(小时候他经常爱跟奶奶比谁手大,努力伸展自己的手掌恨不得一下子将手指拉长,可惜总是输,后来不知道何时再去比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已经大过奶奶的手了)走在农村没有街灯的过道里,天空是漆黑的,伴着它的是一轮明月和谈不上密集的星星点点,然而由于月光被矮墙挡住了去处,使得小道上一片漆黑,只能借着反射出来的微光前进,这种情境天然给人一种幽静阴森的感觉,生怕前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的黑影,对他们做出不利的举动来,于是他抓紧奶奶的手,大声喊着奶奶,一遍又一遍地,期许这样的大声可以像鞭炮声驱走年兽那样震慑前方一切牛鬼蛇神,奶奶则一遍又一遍的应着,直到最后不耐烦了,才会说一句:“还喊揍啥哩”(方言,总是喊做什么),他才会停下叫喊回答说:“害怕”,奶奶则回一句:“害怕啥”。
他就不说了,他生怕他说出来,所担忧的东西就会立时冒出来,只好默默跟着走,这时奶奶的脚步声在这空空荡荡的夹道里就显得特别的清晰,带着节奏,一步又一步,稳重而沧桑,特别好听,于是他脑子里冒出一个新的想法,模仿着这脚步声,可是始终模仿不出来,渐渐地,他胆子也大了起来,因为这声音温暖踏实,给了他一种即便天塌下来也会有奶奶顶着的感觉。
无数次这样的瞬间,从前懦弱爱哭的小男孩长大了,而拉着小男孩的奶奶更老了,她整天唠叨着腿脚不利索,走一步膝盖就会疼痛,所以走路的时候经常要小男孩搀扶着,脚步声也变了样,与地面的摩擦声显得冗长而不复有当年的气势。
可是小男孩永远记住了当年的脚步声,那有节奏的沙沙的响声,温暖而安心,以至于多年以后当他脑海中再次回荡起这脚步声时,他总要尝试自己去走走,仔细听着自己的脚步声,是否还能踏出当年奶奶走出来的感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