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像我国的《红楼梦》,几乎成了世界文学圣书。初读它的时候,大多数人心里会骂娘,写的什么呀,令人抓狂。我硬着头皮看到第五章,就把它扔了,发誓再不读这部小说。一个偶然机会在《喜玛拉雅》听到,才知道原来看的是盗版书,正版范晔译的和盗版语境差距很大。后来听了一段看一段,才品出它的味道来。有些章节我听了十几遍,又把小说读了二遍,才品出它好在那儿,里面有取之不尽的财富。
这本书的难读,不是重复的人名,实际上小说涉及的人物并不多,难的是它的倒叙,倒叙中又倒叙,插叙中又插叙,仿佛把一块巨大的璞玉粉碎成了无数的细块,要读者自己把它打磨再拼凑成形。整部小说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它就是在讲故事,讲一个家族每个人不同的孤独。但对一般的读者而言,谁记得住它寥寥几句是后头的伏笔,读起来自然会感觉懵懵懂懂,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象读废话一样,因而失去了兴趣。
南京作家韩东评价的《百年孤独》,是我见过的最贴切的评价,摘要:
《百年孤独》是一本简单而直接的书。全篇几乎都是概述,略写,看上去像一本野心勃勃巨著的梗概纲要。它遣词造句比较花哨,但叙事方式绝对是线性的,它不停留、一意孤行,舍弃和“遗漏”在所不惜。
有评论家说:“《百年孤独》完美地描述了人类儿童状态对于恐怖与无助的无意识。”你能明白他说的什么吗?(是说给人听的话吗?神才懂。)
《百年孤独》是一本极其快活的书……快活而不是亢奋,是一部成功的游戏之作,但不是智力游戏,也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有宽广生活蓝本的文学游戏。
《百年孤独》的寓言并非是密码式的,有其确切指向和逻辑的。马尔克斯说到哪算哪,对前途概不负责,而读者在其叙述的魅力下也同意一块儿冒险。
如果说《百年孤独》有什么主题,有什么主义,那我认为就是虚无。对人类精神生活虚假的理想和讴歌和这本书是毫不沾边的,这是我喜欢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