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在民间习俗中,是习俗忌讳最多的一天。
民间有俗语:“正月初三忌出门,招惹赤贫福不存。”
传说这一天为“赤狗日”,出门遇到赤狗会带来不吉利,因此禁忌格外众多。
那么什么是赤狗呢?
史料记载,赤狗是一位熛怒之神,脾气暴躁。
遇到他,就会遭遇不吉利的事情,容易与人发生口角。
所以在古时候,为了避免招惹口舌是非,正月初三不出门。
人们都专心待在家中,进行祈福和祭祀活动,以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大年初三这天,除了年节期间要遵循的不吵架、不倒垃圾、不动剪刀等一系列禁忌外,还有其他一众讲究。
首先是传统习俗认为初三为“凶日”,忌探亲访友。
不仅自己不能外出,也不宜待客,以免冲犯“赤狗”。
为了破解“赤口”带来的不吉利,讲究的人大年初三早上还会贴“赤口”求吉祥。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
一张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一张放垃圾上面丢掉,以求一年到头出入平安,家中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其次是不起早。俗话说:“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饱”。
大年初三这一天,不仅可以晚起睡懒觉,而且还要早睡。
因为民间传说大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要早熄灯早睡觉,还要晚起睡到饱,以免扰乱了老鼠娶亲。
有些还会在房间撒一些小麦、谷子、米粒、糕点等,供老鼠们办喜事。
俗称“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收入。
最后就是不干活。祖先对初三很重视,称初三为“小年朝”,也就是天庆节。
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中有记载:“(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意思就是正月初三不用干活,像大年初一一样。
这一习俗其实是来源于宋代,据传有天书下降人间,因此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
不扫地、不汲水的习俗,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