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入人心:“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孩子们的成长也是这样,今天先不说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孩子的比较,就拿父母和孩子来聊聊。父母无论在认知、思想、经验、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孩子,那老是拿父母的视角去观察孩子,明显也是不科学的,更何况,大部分父母看着自己孩子学习时,要求总是更高,标准总是更苛刻。
在亲子沟通中,有的家庭是父母两个人互不赞同彼此的教育方式,常常变成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或者干脆冷处理到当甩手掌柜,而我们家,爸爸的特点是趁火打劫型凑热闹选手。
日常我不对孩子的行为提出质疑,他们永远父慈子孝,一旦我开始批评孩子,爸爸就会窜出来,附和着我一起说孩子。其实每次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希望爸爸可以站在孩子那一边,给孩子一些支持,做做我和孩子之间的润滑剂,等我批评完,他也可以作为中间人理智的帮孩子分析下问题或者安抚下情绪,找到一些改善的办法。可是我们家爸爸总是反其道而行之,还美其名曰,维护我的家庭地位和尊严,一呼百应,让孩子知道妈妈的权威不可撼动……
恰好昨天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女儿因为沉迷手工一直没有开始准备英语决赛的稿子,我明示暗示了几次都无动于衷,最后只有强势的催促,从女儿准备稿子开始我就知道她一直带着情绪,写好之后已经超过了平时睡觉的时间,按照以往的习惯,她又想要听故事,我特别严厉的制止,并告诉她自己没有管理好时间造成的后果。
女儿一下就觉得委屈了,说你不让我做完手工我听了,你喊我写稿子我听了,现在我要听故事你又不准…..我当时其实也有点上纲上线了,抓住她的字眼给她强调,每件事情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记住,是你自己的手工自己的比赛。其实当时说到这我就已经说不下去了,也挺希望有个人出来缓和一下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家爸爸出现了,可人来了,作用起的是反作用。他先是说女儿睡觉前不能惹妈妈生气(一下给女儿定性是在惹我生气),然后说妈妈没说错呀,你就是自己一直做手工耽误了听故事的时间…….总之,给女儿的感受就是大人永远正确,昨天女儿甚至说我们小孩子在你们大人面前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一件小事发展到这个局面,只有我先让爸爸不要说话,再抱抱女儿开始疏导交流…..还是没能按时睡觉,吵架的时间还不如留给女儿听故事,女儿睡了我又去和老公交流,老公回我一句:你没让我学习《沟通的艺术》。我当时都气笑了……我说,书在那里,你学呀。
热热闹闹的家,可可爱爱的人,且学且修行,望老公可以见机行事,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