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研组里安排的听课活动,上周轮到我讲课。

      粗略估计了一下进度,确定好展示哪节课。就忙起来了——就像爱美的姑娘见久别重逢的恋人总要捯饬捯饬。

        该讲《“贝”的故事》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三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传统文化”是人文主题。也就是说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并传承下去。

        本文共有2个自然段和一副“贝”字的演变图组成: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的起源,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我习惯随文识字的教学方式,就像我本人一样虽然慢热但是踏实。于是就比照着自己习惯的方式设计了一下:

                    第一课时

        一、以贝壳图片引题。

        1.认识贝壳图片。

        2.写字“贝”、“壳”。

      (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关键笔画。

      (2)书写。

      (3)评价,再练习。

      (4)组词。

        3.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文。

        2.写“甲,骨”。

        3.了解甲骨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4.“贝”的甲骨文。

        5.“贝”字的演变。

        6.掌握第一自然段内容:填空方式。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中带“贝”的字。

        1.自读课文,圈出带“贝”的字。

        2.交流带“贝”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带“贝”的字。

        2.带“贝”的字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文。

      2.写生字。

      3.认读字词。

      4.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