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一篇无趣的文章,也许会导致观点的争论。讲故事不会。因为你可以质疑我的观点,但你不会质疑我的经历和故事。
但是我还是想写,因为很多很多的故事,很多很多故事形成的教化的气场重新打开了我的世界,让我以一个新的视角维度和认知开始一段从内到外变化的生活。我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个认知的转变。
我去平顶山上课的那段时间,心情是不大好的。娘家的事,夫妻的关系,总之,心里总是堵着一股气,很闷。
看闹天宫的时候,老师提溜我上去演了两次悟空出场的挤眉弄眼,大家哄堂大笑,我回到位置上也笑,是带着感激的眼泪。我怀疑老师是看到了我的闷闷,所以课上提了几次,他说我是个活了五十几年,仍旧紧绷着很无趣闷闷的一个人。
不得不服气。
小院酣场的时候,我也起哄,唱贵妃醉酒,还喝酒,我其实很想喝到微醺,然后把自己的闷气透一透。但是酒并不解决问题。
实际真正的吐出这口闷气,却是缘由于几次课堂之后质变的一些认知。
上了老师的课之后,解了很多的惑,但也有想不通的地方,我一直不通的其实有两点:
碰到渣男,如何做贤妻。
正好有妹妹跟我讲了她的故事,佐证了我的疑问。她拼命工作挣钱,爷不挣钱不养家不管娃不管父母还打她,家庭呢,充满了争吵打闹和怨气,娃呢,并不感恩她,跟仇人一样。
听了老师的课,我们第一时间可以一下子找到症结,都不在位上。
可是怎么办呢?
我说要不接受,要不离婚,不离婚就在自己的妻位母位媳妇位上,别怨。可是我知道根本做不到。
怎么可能不怨呢?
面对现状,面对越来越缺少爷们的现在,越来越缺乏责任感担当礼义廉耻的男人群体,女人们要管家要挣钱要带娃要伺候老人,还要把不负责任的男人当爷供起来,还要心甘情愿!!
我肝儿疼!我不能接受!
人世间,真的渣男太多了。
可是后来我又反思了一下,同是渣男爸爸,为啥有的家庭子女沦陷了,有的家庭稳定子女争气呢?
我突然意识到老师其实在把一个很大的东西潜移默化地要栽种在我们心里,不仅仅是忍,让,位和礼乐文明。这个东西就是德。
德和个人主义有一个底层逻辑的对立状态。
说到个人主义,自我。其实近几十年,因为西方哲学思想和理念的冲击,每一个人基本上会有一个大大的自我认知,会有一个自我为中心的内在定位,会更关注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爱恨情仇,自己的委屈憋闷,自己的成功失败。着眼点是自己,而不再是以前的家庭,亲人,家族,宗族甚至大义国家。
从小里看,比如在家庭中的任劳任怨,委屈憋闷,对方对自己的忽视和伤害,很容易转化成怨,恨,吵,闹,打,也很容易转化成情绪上的失控,转移到子女,对方父母亲戚,会把很多的不满不断地堆积孵化,升腾成更大的怨念和纠结痛苦、矛盾冲突。
这应该就是老师所说的个人主义产生的主要问题。
德是什么?
德就是受了这样的万般苦,没有转化成个人的愤懑和怨恨,而是被心中那份更大的给予和爱以及责任充满,因而所思所想、言行都依然能以礼,以义、以情、以中正、以信,以廉,以耻为内在标准。
如果把个人的感受情绪看得没有那么重要,而着眼于更高更远的层面维度。就会去做该做的事,说该说的话,站在该有的立场,承担该有的责任。这个该有的后面就是德。
如果,我们,包括那位妹妹,没有在贫穷,苦痛,伤害,压力之下情绪失控,怨念深重,敌对,相互伤害厌弃,依然能以位,以德,以礼,以乐养育家庭和儿女,恰如岳母刺字,或者那些伟大人物背后的母亲,用德性的力量支撑一个家庭和儿女。我们所受的也许都会转化成一代代的恰当成长的力量。那些母亲,她们所受之苦难绝对不会少于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苦痛。但她们有更大的我和厚德去支撑,而延续传承了我们的家族,民族。
可惜,现在反倒真的很难。大多悟不到,更多不愿意,因为大大的我在后面推动着我们的怨念。
而我们的母亲,祖母,祖母的祖母,上数几代十几代,不是文化教会她承载德厚,而是我们的文明浸润着她们。自然滴就是那样的状态。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正有了扫屋的德和能,也才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个贤能。心里装着天下的空间,如何会放弃,逃跑,退缩?孩子在礼乐的空间里悠游生存,苦中作乐,自然可以承担压力苦痛责难,因为要对祖宗家族负责,又如何会为区区内卷,几句批评谩骂,或者严重一点,成人或者周遭世界的伤害就会跳楼?会自杀?无须灌输,家必正,人必正。
古之君子众多,而今几近于无。不得不说,是内在空间只装了自己。
心中装了多少人,就能成多大事,背后的根底就是有了这样的德,才能有这样的能量和承载。
从家庭这个最小组织单位来看。
比如个人在婚姻中的不如意没有重要过对子女的爱和德、位的教育,没有重要过言传身教,没有重要过礼乐传承,没有重要过民族家族的文明和文化。那么就不会出现太多的离婚,太多的单身子女,孤寡老人,太多的问题儿童,太多的怨侣……,更不会导致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核心的崩塌。
老师所描绘的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缩影,其实就是因为在位上的一代代母亲没有那么个人主义,而是着重于家庭中的礼乐,传承,承担,责任,扛起了整个民族自强且悠游自得的大旗。
而有清醒使命感的中国男人的一面,应该是从长远计,从民族计,看到女性的位置,看到重要性,唤醒男性对女性的这份认知和尊重。让女性能够更加从容,不那么悲惨地在自己位上,这是男人的责任和担当。这应该是乾的任务,他需要给予光和雨露。
毋庸置疑,这应是男性和女性共同努力缔造的理想界。
如果某一特定的男性,他真是一个渣男呢?
那他就去渣吧。
渣男如果没法改变,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个厚德的女性。女性的承载和德性是坤的力量,是生发的力量,是民族传承的希望,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没有乾男的光照和给予,虽然会很辛苦,也许会枯竭生发的力量,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因为我们任重道远。只要心里有那份超越自我哀怜和纠结的愿念,依然可以存在坤德的力量。
这是老师的苦心,也是村的价值。
所以,所以,我们听到了很多的故事,一个有德性的女人是怎样的,她怎样改变和赢得了她的周围世界。
说和想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容易,但做起来真的很难,因为克服不了个人主义,克服不了怨念仇恨,不服气。所以就需要不停有榜样的力量,不停有外在的牵引,不停有自身的转化成果加持。否则就会打回原形,就会反复。因为几十年的“我”的观念太深入了,自己麽~太重要了,自己的感受情绪太重要了,凭什么为了别人委屈自己?自己,自己,自己,好不容易以为有了自我,自己很重要,凭什么又要把别人,把他人放在心中间?
这是我不通的第二点。
师母分享时说个人价值自我实现和贤妻良母的矛盾,她也曾有这样的困惑,周围的人基本都有这样的困惑。
老师讲过,一个女人,她会面临两个价值,一个社会价值,一个家庭价值。
现在主流是社会价值,评价标准是社会价值。我们也觉得社会价值大就比较有成就,比较满足自我发展,比较是把自己放到重心,自己就比较不白活一场。而女性的家庭价值就基本被忽略,轻视和践踏。跟古代中国整个翻转。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需要深思的是,我们在社会上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就是真的自我吗?我们被潮流导向,被目标席卷,被各种思潮裹挟,被金钱资本控制,我们就是真的实现自我了吗?女性在社会上有了权势,有了地位,有了经济实力,她的过程就是实现了自我吗?无奈,艰辛的付出,甚至自我的出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说自己不喜欢的话,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纠结。强大的能力是自我吗,财务和生活自由是自我实现吗?跟更多的人打交道,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些是女性或者是人性的成功吗?
作为一个女性,我预感这不是自我,而是更容易迷失和失去自我,有时是物欲是利诱,有时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掌控和支配。
这些应该都不是我们真正以为的女性甚至人性的自我和自主。
因为以前的禁锢和压迫太狠了,因为以前太被轻视和忽略了,因为以前太被放弃和欺辱了。整个社会都把社会价值看成了几乎唯一标准,尤其是男性的社会属性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优越感和支配权。所以,当女性终于有了一个可以争取社会认同和同等价值的机会,女性为什么要放弃?女性为什么不争?
社会价值和家庭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是矛盾的,一旦全力以赴社会价值,必然丧失家庭稳定,因为价值的追求和实现过程都需要人力物力精力的极大投入,而人的这些都是有限的。对女性,这个天生生养哺育职责的群体,都是超乎想象的挑战。
自然界的生物属性告诉我们,雌雄必有差异,阴阳能量确实不同,所以,在自然界,需要各司其责,各归其位。
但人性因为其劣根性,因为其黑暗的一面,使得本来的各归其位充满了伤害践踏和屈辱,所以反抗成为必然。而反抗的结果,会导致属性的变异,这是现在出现越来越多雄化女性和雌化男性的原因之一,但这种属性变异并不容于自然界、宇宙的能量归属。所以各种不稳定就形成了。
当男性不像男性,女性不像女性,夫妻不能各归乾坤之位,家庭就乱了。家庭就是世界的缩影。
一切的不稳定,有属性变异的原因,更有物欲牵引的失衡,等等。
女人拥有了社会价值就是找到自我了吗?
这应该是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挑战。
当然会受创。
家庭价值里没有自我吗?
老师经常跟我们讲大局观,和大局观下的农村老奶奶们的最后的磐石力量和内在的稳定。我试想,这应是溶于他我中的自我,这是一种大我中的小我的实现,是一种笃定和踏实。
佛家说众生,佛家也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我。
家庭价值是女性价值的重要实现,它体现的是自然界、宇宙能量中一种恰当的位置。
再次提到坤的能量——承载,生发,默默无闻但矢志不渝。
家庭价值的能量和传承,文明的传承和人类的存续是靠这样的坤德能量支持和发展。
女性的重大意义和能量其实是承担了这样一个上承下达。
而真正拥有这种传承能量的女性,才是真正不但达成了大我中的小我,更是超越所谓自我,有大义,有厚德。
我今天跟我家阿姐一直探讨这个话题。
德和得。
我是个一直有得的人,小时候的父母兄姐之爱,长大后因为各种条件而得到的异性同性之爱,而无一例外的这种得,因为没有太多付出,因为轻易得到,德的积累不够,自身能量愈来愈不足,变得轻飘飘。
而反观家姐,父母于她忽略较多,野草般成长,她是我家最孝顺的,母亲安度晚年,强大的安全感来源于她;.亲人淡漠绝情伤害至深,有负于她,她一再包容忍让,承担扫尾善后。
她的事业越做越好,朋友越来越铁粉,能量也越来越大。
老师说能伺候老人善终的人会有福报。
我家家姐虽没有婚姻,但是我爸癌症五个月住院期间,是她衣不解带伺候了五个月,财力人力全情付出。
我妈寡居,是我家家姐多年照顾她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一次次用最昂贵的药材补品滋养着她的生命。
如果她只为了她的喜乐感受,只为了凭什么?为什么?她可以不顾父母,可以不顾兄妹朋友,只要她自己不委屈,高兴就好。如果她真的是这样的人,我相信她的事业人生必将垮台,而不是如今的心态状态意气风发,能量充足。因为——德就是得。她的付出,隐忍,让步,承担,一次次加持了她的德。而这份德,才是真正的得。
今晚,我也跟我的侄女和朋友讨论到个人主义和自我。看似自我考虑,唯我独尊,快乐幸福,但长远计,却是能量越来越低,直至消亡,最后就自绝于人类,因为多数没有后代了。
心里只有我,在人世的分量就会越来越轻。
德,是我在老师课堂上最大的感悟和收获。我跟家姐说,这件功在千秋的大业,我岂能不支持老师?
如果有人能从中受益,如果老师的课堂里有几千个家庭开始把德放在位上,如果我们可以放下自我小我,而去看到更长远的利在民族的东西,我们也生而有价了。
任重道远,老师勤耕不辍!仰君子志,延续礼乐文明大屋顶之德行教化,惟少,惟艰,而见其难。
而我自己的那点苦闷,因为用德字一衡量,就全没了踪影。其实,我还不配憋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