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有点不舒服,娃爸叫的早起。方式是这样的:大声地敲了几声门,然后一边拉开窗帘,一边叫到“起床啦起床啦,快点起来,不要上学第一天就迟到。”我娃被叫醒,睡意朦胧,除了被窝动了动,没有反应。娃爸有点着急了,继续叫唤“快起来,你这娃,再不起来要迟到了。”然后打开了房间的灯。我娃被强光一闪,赶紧往被窝里缩,非常不情愿,哼唧了两声。
娃爸因为要赶着上班,出了门,我娃依然没有起来,不但没起来,反而在床上开始有情绪,哼哼地叫。我知道,我再不出现,这孩子今天的起床估计得变成一场和大人较劲的闹剧。她不是无缘无故地在闹情绪,其中缘由娃爸可能不知:昨天晚上,我娃和我约定,7:05我负责叫她起床,7:35准时出门。她特意叮嘱我“妈妈,你叫我起床的时候温柔一点啊,先凑在我耳边叫醒我,然后再去拉窗帘好不好。”然而我却因为不舒服没能及时叫醒她。
我知道这孩子肯定有情绪:
(1)明明和妈妈约定好的,为什么妈妈没来叫我,而是爸爸来叫我呢?
(2)明明和妈妈说过要温柔一点,可是爸爸的方式简直太粗暴了,还早上开灯,让人眼睛都睁不开;
于是我赶紧跑到她的床边:
(1)非常诚恳地向她道歉,告诉她我没能及时叫她的原因;
(2)和她共情并理解她:是不是不太喜欢爸爸这种直接叫醒的方式?是不是因为妈妈没有按照约定过来所以感觉妈妈不重视我们之间的约定?
(3)安抚她(拥抱她,并摸了摸她的头),并告诉她“刚刚浪费的几分钟时间,妈妈愿意帮助你‘抢’回来。”
两分钟后,这孩子的情绪缓转过来,开始自己穿衣服起床,到洗漱的时候,她开始哼起了小曲,心情愉快,看到我洗脸步骤多,还假装嘲笑了我一番,然后自己去收拾书包。
起床这件事,我做一个复盘小结:1个原则+4个方法+2个注意点。
一个原则:必须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其实都懂“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该他自己来做”。但实际上,很多家长不自觉地就“大包大揽”了。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孩子自己不着急,妈妈着急,所以一个劲地催催催;写作业拖拖拉拉,磨蹭到九十点还没写完,孩子自己觉得无所谓,家长着急了“还不睡觉,要影响睡觉怎么办?明天被老师批评怎么办?”…… 虽然没有直接自己动手把孩子作业给做了,实际上内心里已经开始为孩子拖拉磨蹭可能导致的后果开始担心焦虑,不知不觉就已经把责任后果给包揽了过去。
作为孩子,因为有父母的直接界入,他感受不到自己的行为所能带来的后果,也体验不到这种后果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样的麻烦和不好的影响,或是体验不深。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有父母的“催催催”。谁担心谁着急,谁着急就是谁的事。他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应对家长的催促和各种评价批评指责。
这就是人性和规律:当有另外一个人界入去承担一定责任的时候,自然当事人在心态上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就会降低。成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小朋友呢?所以,要想让孩子按时起床,先把责任还给他。
几个方法:用起来简单,贵在理解背后原理和灵活变通
01
和孩子提前沟通商量,让他自己提出解决办法
这是一个同学教给我的方法,用过之后发现很管用。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去主动执行?一定是他把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一定会更上心,自己想出的办法,自己也一定会更用心。上学早起这件事,孩子其实自己心里面都明白:不能迟到,迟到不好,迟到丢脸。所以当我尝试把问题抛给我娃的时候,她很主动,不自觉地就开始自己给自己设定了起床的时间和出门的时间。
02
给与充分理解,允许孩子给自己特殊待遇
不要指望孩子自律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大人尚且难以做到,更何况孩子。所以,在孩子做到一定自律的情况下,也是需要允许孩子给自己放个假偷个懒,让他们享受一下自己做主带来的好处。注意哦,是孩子自己决定在“做到”的情况下什么时候可以给自己特殊待遇。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事情我负责。该我做的我一定要去做,再多的困难也要想办法,该我玩的时候,谁也别阻拦我。
03
适当给与支持和引导,而不是只顾让娃自己想
执行过程中,孩子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睡过头,比如头一天睡的太晚第二天起不来这样一些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进行界入提供帮助,帮助他快速清醒过来。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当孩子觉得自己要迟到,开始有情绪,这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火上添油”,而是温和处理,让孩子理解: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弥补,如果实在弥补不了,那么就需要自然而然地接受这个结果。
04
不吼不叫,让孩子自然承担后果
每天都要“催催催”才慢吞吞地出门?不妨让孩子迟到几次,看看他面对老师的“迟到的惩罚”和同学们异样的眼光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看看他面对“自然结果”的心态是什么。没有人会喜欢那种被批评被认可的不舒服的感觉的。孩子需要充分去体验来自外界/社会带给他的各种感受,他需要更多地去面对社会规则带来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一直去被动应对来自父母和家庭的规则和反馈。
05
事后教育引导,不断正向强化
孩子不是成年人,他还没有能力去应对一些问题:比如挫折、失败。当他面临一些挑战的时候,他可能会不断尝试,但尝试的过程中一定会损耗掉大量能量,如果不及时给与支持帮助和教育引导,孩子可能就会得出错误的认知,觉得自己不行,从而更加畏惧害怕去面对。也有可能,他会因此向外求,开始抱怨为什么要早起,为什么父母不早点叫醒他。
2个注意点:
01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位置,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任何时候,都尽可能地保持这样的觉悟:孩子,为了不迟到,这件事你想怎么办,你觉得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起得来?孩子,现在有点晚了,妈妈该提醒你,如果现在还不睡,明天早上起床可能会有点难受起不来,你看你什么时候上床?孩子,现在是整7点,你们是7:50必须到教室,妈妈来提醒你一下,你看你要不要现在起来?……
02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情绪稳定,原则坚定比什么都重要
情绪稳定,会消减掉孩子的“对抗”,更能够带着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的事情之上,而不是父母的反应和情绪上;原则坚定,会让孩子知道,自己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而不是吵闹撒娇对抗,嚷求父母就能够搞定一切的;
写在最后
我娃今年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今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一些厌学的倾向,不肯写作业,容易情绪化,是“拖欠作业大户”。今年最严重的状况是: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回家不敢说,情绪低落,觉得班上同学都不喜欢自己,觉得没人愿意和自己交朋友。我大为震惊。
因为以上种种,我开始摒弃我的“放养式”育儿方式,出于一个老母亲的母爱本能,我开始给与我娃尽可能多的关注和爱,从一开始关注她的学习,她的社交,再慢慢的,深入到她的兴趣、性格、心理、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发展心理学,家庭教育,践行各种育儿方法,探索各种育儿经验。
几个月下来,我娃的变化是巨大的,我颇感欣慰。与此同时,我开始记录自己的育儿过程,把一些育儿方法整理成育儿笔记。
这个过程,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一个孩子成长的不易,以及为人父母的不易。育儿既育己,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场不易的自我修炼。希望我的育儿笔记,也能帮助到此刻看到这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