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处在太平天国最强的阶段,而石达开出走天京的时候,太平天国已经彻底转衰,这也注定了他败亡的结局。
要问太平天国的最出名人物是谁?那必然是洪秀全。但要换句话来问,太平天国最强的人物是谁?这就与洪秀全无关了,而是杨秀清。
杨秀清在永安建制的时候有了正式的名声与地位,他被封为“东王”,作为“东南西北”四王之首,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杨秀清看似受制于洪秀全,但他早已经控制了太平天国的实权,至于洪秀全不阻止的原因也很简单:天王就是个摆设,政治和军事实际上一塌糊涂。太平天国从一个半宗教武装组织成为彻底的武装政权,全靠杨秀清。
要评价杨秀清这个人,只能用天才来形容。
他自出生开始就没怎么离开过广西桂平的大山,而且他还因病导致身体残缺,是个典型的苦命人。
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砍柴郎,他抓住了机遇就能往上爬,当冯云山传教传到了广西的时候,排在杨秀清前面的信徒不说上万都起码有数千了,就是这么一个环境下,杨秀清还是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成就自己。
清末有两个“山中宰相”级别的人物。一个是左宗棠,另一个就是杨秀清。
左宗棠靠的是积累和为国的赤诚,总得来说仍然是守序的。而杨秀清靠的是胆大和果断,他得以成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需守序”。
就拿左宗棠来说,左宗棠一辈子没考过进士,仅仅是个举人,他头脑聪明、博学古今,可唯独考功名这件事把他卡得死死的。所以左宗棠从一个幕僚成为总督的路途很艰辛,中间免不了被人看轻和羞辱。可不管怎么说,左宗棠都是靠一步步积累爬上去的,他的崛起有传奇色彩,但也还是合理。
可杨秀清,他就相当不合理了。
当杨秀清加入太平天国时,拜上帝会已经有了很多信徒了,假如要以入会的时间来论资排辈,杨秀清连个官都混不上,但杨秀清看穿了洪秀全“收拢”人心的手段,甚至是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了拜上帝会的本质,于是他就从教宗的手段入手。
洪秀全自称是“天父”的儿子,受命下凡拯救世人,而洪秀全在某一段时间不幸被清政府逮捕抓走,在这个时期,杨秀清自导自演“天父上身”,直接越过洪秀全来下达拜上帝会的最高指令,就是这个办法,迅速瓜分了洪秀全在拜上帝会的最高权。
这一招在字面上看似简单,可这其中对时机的把握,对人心的了解,甚至是对支持者、反对者的分析以及辨别,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所以当洪秀全出狱后,他发现自己多个了“爹”也没有反对,反而是支持杨秀清。
因为洪秀全知道,他需要杨秀清这样的人帮助。所以杨秀清根本就不是靠谁提拔晋升的,完完全全就是靠着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取得一席之地,比起左宗棠的老实发育,杨秀清简直是不讲道理地崛起。
可再怎么不讲道理,人家杨秀清有那个实力。
杨秀清对太平天国的重大影响,是从咸丰二年(1852年)开始的。
这一年,太平天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因为仅限于广西一地,不论是资金还是武器装备、起义军数量都处在一个尴尬的局面,比如在打广西桂林的时候,太平军就打了很久都拿不下来,假如无法突破每个农民军心中的桎梏,那么大业终将是个笑话。
于是杨秀清提出战略目标:“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据为根本”。
现代有个词叫做“愿景”,愿景这个词不仅包括了愿望,还有达到大愿望的一系列小愿望,比如今天、明天乃至以后的每一天都要做好一件什么事,那么到明年的时候,大目标就能达成了,比起一般简单的愿望,愿景有着高度的客观性。
这也是杨秀清的魅力所在。
一个几乎没怎么离开过大山的烧炭工,他居然在组织的危急关头如此准确抓住主要矛盾,这种眼光和胆魄,远远不是洪秀全能比的。
定下了占据“金陵”,也就是南京的目标后,太平天国开始有了一致的发展方向。
在清末腐败的世道中,其实这种打着“均田免税”的起义军魅力是很大的。
太平军一路东进,沿途会遇到很多敌人,但更多的是受苦受难的老百姓,所以杨秀清和萧朝贵所颁布的《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以及《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等等公告 ,都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加入太平天国。这就是在基本盘上的碾压。
杨秀清深知自己在做什么,所以他能找到有着共同愿景的人,而打下一城如果折损两万人,太平天国军却又能迅速补充五万人,除了人口以外,还有大量的粮食已经白银落入太平天国的库房中,这就是太平天国和清军此消彼长的根本原因。
短短数个月,杨秀清就指挥着太平天国军杀到了江南地区,兵临金陵城下,这也是太平天国“蜕变”的关键战役,假如没有杨秀清的锐意江宁,那么整个太平天国就会跟吴三桂的“吴周”政权的命运一样,被清朝廷活活耗死。
而太平天国一旦拿下江南地区,那么清朝就会失去一个核心腹地,因为江南乃是赋税的重地,自中原王朝衣冠南渡后,任何政权都无法离开江南,五代时的南唐政权,还有两宋时期的南宋政权,之所以能够坚挺那么久,就是因为占据了江南重地。
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再次发生蜕变,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江南不仅是有钱那么简单,简直是豪富,所以清朝廷丢了江南,他们很肉痛,而太平天国得到了江南,他们很开心。
靠江南之财影响天下,定都金陵后,太平天国立于不败之地,假如内部没有腐朽的话,清朝廷最终一定会被活活耗死,可惜的是,太平天国亡于内斗。
灭亡的事情暂且不说,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金陵的时候,杨秀清和洪秀全还是相处得非常好的,因为当时初立中心,而大清丢了金陵之后又开始疯狂反扑,外部庞大的压力,逼得太平天国内部不敢不团结。
为了抢夺回金陵,清朝廷建造了著名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两座大营包含了数十万清军,既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还有大量的汉人绿营,金陵顿时陷入了绝望的包围之中,可面对包围,杨秀清怕过吗?杨秀清丝毫不怕,还是那句话,他正处在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输的不会是他。
首先,杨秀清有着杰出的军事指挥能力、群众调动能力,他能以金陵的财富不断扩军,在扩军之后,就是安排部队一次次粉碎江南、江北大营的包围计划。其次,此时的清军已经是不可避免地腐朽了,他们根本不是这些对官军嫉恶如仇的起义军的对手,所以在正面战场上,他们一触即溃。
事实上,这些清军跟太平军真的是没得打。
比如太平军有着全面的“保障制度”,鉴于太平天国的纲领,只要是太平军“为国捐躯”的,家人都会受到极大的保障,而清军呢,他们军饷发不发得出来都是问题,经过乾隆时代之后,大清被雍正矫正的贪腐之风再度吹起,底层百姓和军民被不断压榨。所以太平军里面根本不乏官军的身影,他们为何而来,从何而来,杨秀清都心知肚明。
不久后,太平天国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计划全部被杨秀清粉碎,也是在金陵之围解开后,太平天国的“末日”才真正到来。
杨秀清此人脾气暴躁,特别喜欢折辱下属,韦昌辉、秦日纲、石达开等人都深受其害,就连洪秀全有时候都被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来逼着下跪,所以对外强大的杨秀清,在内部其实是“举世皆敌”。
趁着粉碎清军包围的大功劳,杨秀清想逼着洪秀全将大权让给他,事实上杨秀清早已经掌握了实际性的大权,但在拜上帝会的内部体系里,杨秀清要比洪秀全低一头,于是杨秀清频繁上演天父下凡,搞得洪秀全颜面尽失,威望直线下降。
为了保住地位,洪秀全密信韦昌辉等人,让他们进京“诛杀”杨秀清。这才有了著名的“天京事变”。
所以杨秀清是死在内部矛盾上的,甚至可以说,杨秀清就是死在了自己不会处理内部关系的问题上,他确实天纵奇才,但太独了,独到没有人支持他,甚至都是反对他,也是杨秀清被杀后,太平天国开始衰落。
因为那个强大的东王没了,太平天国的战略计划也就此失衡。
为了代替杨秀清,洪秀全让石达开执政,本来石达开配合着李秀成、陈玉成等人还能和湘军打得有来有回,可洪秀全又开始针对石达开了,逼得石达开不得不离开天京。
石达开出走天京后,太平天国正式宣告“由盛转衰”。
与此同时,石达开此时面对的主要敌人也不是杨秀清所面对的清军了,而是经过几年发展变得强大起来的“湘军”了,虽然湘军也是清军的一员,可实力和素质有着大不同。
严格来讲,湘军就是一种“另类”的农民军,曾国藩组建湘军的时候,选的都是那些穷凶极恶之徒,湘军也是靠打仗赚钱的,所以比狠,他们未必会输给太平军,加上太平天国经过数次内斗已经削弱很多了,所以最终被一步步击败。
而石达开走到大渡河的时候,早已经因为连番征战、分道扬镳等因素只剩下数千人的部队了,这也是为什么石达开在大渡河的时候没有和清军发生冲突就投降了,石达开真的不想再让下属们白白送死,因此用自己的命来换下属们的命。
只可惜,石达开高估了清军的底线,也太高看所谓官军的嘴脸,他的下属还是有大量被杀,而被凌迟那天,石达开双目怒瞪,一声不吭,死的时候依然如同松柏一样屹立。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人多多称颂石达开的原因。
假如是杨秀清和石达开换过来,或许杨秀清宁愿全军覆没都不可能投降。
两者的区别在于此,而这不意味着石达开不如杨秀清,只不过为人处世的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