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星期三 晴
人生的上半场一直在做加法,不断地结交朋友、积累财富、提升名誉、地位,拥有家庭、孩子,名与利似乎唾手可得。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我们的下半场猝不及防地到来了,我们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能够谈心的人更是寥若星辰,打开电话簿、微信、QQ等,有几百甚至几千个朋友,静静呆在那里,似乎可以随时听从你的召唤,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让你有交流的欲望。
我们的财富也在慢慢地缩水,我们的职业生涯也几乎到顶,似乎没有什么前进的空间了,甚至还有倒退的迹象。其实,世间一切都只是空的,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迟早都会离我们远去,现在就开始试着减掉我们以前觉得不可或缺的依赖,这也并非难事。
觉得自己家的车在逢年过节下乡是必不可少,但如果卖掉的话,从此不必费力地找停车位、付停车费,不必买车险,不必洗车,不必缴税,不必加油、对油价过度敏感,不必再为迷路困扰。其实,现在公交车、的士、滴滴等代步工具如此发达,何必硬要自己拥有一台车呢?
尽量减少买书,我的房间里床头、柜子上到处堆满了书,减掉买书会如何?于是,回过头来重新温习旧书,“温习”这个词,在网络时代突然变得很陌生。温习,有一种心境安顿的感觉,有一种重新发现的惊喜,像和老友促膝谈心,让碎片化、焦躁的信息回归知识的安稳与人生的顿悟。是的,减掉书会使你的房间和精神更加环保。
陪伴孩子很重要,但孩子到北京上高中后,没有我的陪伴,日子过得倒挺滋润的。对父母而言,陪伴像加法,用自己加孩子,愈加复杂难解。对孩子而言,陪伴更像是减法,他们始终是要飞往更高更远的天空的。孩子只偶尔需要我静静倾听,以朋友对朋友的眼神交流,其余,就让彼此享受那种减到最清净的孤独。
每个孩子都需要品尝孤独的味道,这样,生命才会有一定的厚度。孩子从来都明白父母亲对自己的重视程度,但是,重视比不上一次面对面眼神的交流,只有这种亲情的交流和凝视,才能听见成长的声音。或许,最需要陪伴的是我们自己吧!我们没有陪伴那个沮丧、失控、抓狂、痛苦的自己,我们没有以朋友对朋友的眼神凝视自己。
减掉手机又如何呢?大家都找不到我,这下完蛋了!但几天后发现,真想找到我的人一定找得到,然而,大多数是不需要我的人,原来我并非那么重要。我们对于手机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过了友情,即使朋友小聚都会各自拿着手机刷屏,或者跟陌生人聊天,而对于就在你身边的朋友却连多注视一眼都很困难。
我买了房子,但是一直还没有机会搬进去住,没有属于自己的小空间,这几年都住在我父母家。刚开始总是不习惯没有自己的窝。然而,把自己的心想象成一套房子,心里时时有家人,我移动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没有自己小窝并不会错过亲情。
挂心工作,为此老是忘了亲情或者忘了看天空的星星,觉得工作比这些都重要。就这样累了一整天,睡前还在崩溃中,冬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再崩溃一次。我们总是在工作上给自己不断加码,以为这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唯一途径。然而,我们恰恰是要减掉那些强加于自己身上的许多梦,每天减掉一个虚无的梦,我们离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每天早晨试着对工作微笑一个,心怀感谢,感谢人生和文学可以相互印证,感谢工作给我带来的灵感,感谢自己工作以外有诗歌和散文。还要感谢忍受我坏脾气的人们,感谢那些给我提出宝贵意见、建议的同事们,与一群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是件愉快的事情。
然而,工作应该还要再减或简到它的核心,变成值得付出的事业,只有将工作视为事业才能专心在每一次的对待——对待任何人以及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全心全意。
没房子、没手机、没藏书、没车、没工作、没能时时刻刻陪伴孩子……会怎么样?减掉什么,不会更坏,有时更好,不管减掉什么,生命中一定存在另一份工作,另一个梦想,另一种度日……人生难以掌控,要学会释怀。我们无时不刻都在错过生命中诸多选项,一辈子都在无望地期待日子的好转。
错过并非你的过错,有时互相错过,其实是这辈子的幸运,因为错过而选择了别的,或者庆幸不必选择,也没什么不好。越是减掉身边那些繁琐、复杂的桎梏你的链条,生活就越是充满了希望。因为希望的种子,总是简约到最简单的时刻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