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两周的期末教学评估结束了。这次教研员分两组同时进行,用时比上一轮视导调研少了一半。我属于第二组,主要参与评估了许南路以西的八个乡镇九所学校。
这次评估采用打分形式,教研员主要负责从教师教学管理成果和学生学习训练成果两个方面评分。教师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水平30分、学生听课状态30分、课堂学习效果40分。每次听完课当堂检测。题目是根据各学校报的课题课时来命制的。这次听课篇目除一篇童话外,其他均为古诗文,且都是第一课时。所以,测试题也都是最基本的字词、常识和诗文理解。
也许是因为太在意课堂学习效果评估吧,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匍匐在课文内容里。讲诗歌,就把节奏、读音、字词释义、诗句赏析、诗歌主旨等按顺序捋一遍;讲文言文,读完字音读完课文,就沉浸在字词句的翻译中直到下课。一节课讲一篇《陋室铭》就觉得容量太大,要把某些内容放到第二课时讲;讲一首《春望》,一节课也显仓促好像时间耍了把戏。兜兜转转,语文教学总在“写了什么”里走不出来。听着听着,对正襟危坐的学生们心生敬佩,这样少滋无味的语文课,他们居然认真地配合老师,轰轰烈烈地上下去,真了不起。而语文的味道、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应该就是这样被老师一节课一节课地磨灭了。
芳芳老师说,语文天生浪漫;一菲老师说,语文天生高贵。是的,语文烂漫多彩、深刻隽永、典雅端庄,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成绩,更不能没有诗和远方。这本不矛盾,可在我们这个偏僻城镇,很多老师却只奔了成绩而去,把浪漫高贵的语文涂染得面目全非。
语文不能没有诗和远方。我所说的“诗”,是课堂教学的创意和匠心,我所说的“远方”,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长远发展和热爱生活的能力培养。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师教得兴致盎然,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有“远方”的课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铺垫得厚实而悄然无痕。
研究学生的起点所在,研究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任务,教给学生一无所知或看似知道实则一无所知的东西,让他们看见文字的美语言的力量思维的逻辑篇章的技巧,让他们在读中有所得在写中有所思在交流中有所悟,这,才应该是教师课堂教学要琢磨要着力的地方。而不是把学生已知的东西翻来覆去地讲,或者把学生资料书上能看到的东西当着学生的面用问答的形式兜售给学生,也不是围着几篇课文转来转去没有前后勾连更别提旁征博引。
课堂学习效果是要重视的,上得热热闹闹收获寥寥无几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最起码是不适合农村生源较差的课堂。但是,不能以生源差为理由,不敢创新或者不能创新,把标签化教学、习题化教学、灌输式教学从七年级进行到九年级。语文,可以更灵动,可以更开阔,可以更浪漫,可以更深远。聚焦一点反复捶打,整合联结巧妙勾连,群文阅读联通课内外,多样活动协助听说思写……这些,看似与成绩很远,实际却与之息息相关。
真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向往这“诗和远方”,然后,提升自我精心备课,把课堂变成有灵魂香味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