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写'我的爸爸‘你会怎么写?”我问。
Hedda若有所思的样子,“我的爸爸高高的,有点胖,还有个啤酒肚,眼睛有点小……”
此时,爸爸向我们翻着白眼,奶奶在一旁哈哈大笑。
我们写人物习惯性从相貌开始描写,然后就没词了,每次东凑西凑,好不容易凑够老师要求的字数,但是作文自己读着都空洞乏味,就更别说得高分了。
写作就没有什么方法技巧了吗?一位做老师的朋友推荐我给孩子读汪曾祺。汪老说,教孩子创作的,最好本人是个作家。汪曾祺老师的作品用词朴素易懂、简洁凝练,结构严谨。读汪曾祺的文章就像话家常,孩子容易理解,可以从中找到写作的方向。
于是,我给家里即将上三年的娃入了《汪曾祺给孩子的写作课》,这套书共分为六册,每册一个作文体裁,人物卷、写景卷、记事卷、抒情卷、议论卷和游记卷。每一种文体都是中小学常考的,每一篇文章都贴近生活,孩子完全可以选择某一个主题,写出自己的作文,然后和汪老的作品进行对比,查漏补缺,找到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让每一次的练习都“脚踏实地”,有所提升。
如果关注中高考,那你一定知道,汪老可是中高考的热点人物。他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各地的教材、中高考试卷以及模拟试卷中。今天高考的天津卷作文材料便是汪曾祺的文章。倘若家里有中小学生,一定要给孩子读读汪曾祺。
汪老对写作的建议:
语言:句子尽量要短;
人物:写神情要比相貌更重要;
景物:写景即写人,写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
记事:要找到作品的基调;
抒情:不要留于伤感,少即是多;
议论:从对人事物的看法,到感情;
游记:风景与人物紧密相连;
呼应:埋伏处轻轻一笔,照应处顺理成章;
结构:内在的有机联系,不要单纯地追求整齐、对称、呼应。
从文章中更能体会到汪老的写作技巧,比如人物卷中“大妈们”,让我写可能会写一群大妈微胖,每天聚在一起议论张家长李家短。而汪老的文章是这样的,许大妈每天去农贸市场,买回韭菜茴香,用拐杖扛回来;江大妈爱干净,聊天但不嚼老婆舌头……孩子便恍然大悟,原来写人并不用写相貌啊,还可以写的如此有料!
书中共计收录131篇汪老的佳作,其中还包含了入选语文教材和阅读理解的篇目。这还是汪曾祺少儿文学院的指定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