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读书会第06期《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共读第2天收获

第一章 幸福的陷阱:驱除心灵雾霾

如何正确的地比幸福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然而社会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比较,即使我们自己不去比,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的亲朋好友,也经常会下意识地拿我们和其他人对比,所以才会出现“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这样的“新物种”。

      如何正确的比?可以选择怎么比吗?什么时候跟谁比呢?

    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三个方面来做出改变

    第一, 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

    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也可以避免比较。如果比较的目的是给自己增加行动力的力量,那么上行比较可以让我们产生积极的能量,从而提高得更快,进步得更明显。

    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更愿意从财富角度去衡量幸福。但人类的成功和幸福其实有着多元化的指标,幸福不光是财富,还包括愉悦的体验。满意的关系、爱的感受、生活的意义等多种要素。当我们在比较中减少对财务状况或者社会地位的关注时,我们就容易在其他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感到满足。

      比如,虽然我们的钱不如有钱的人多,职务不如有些人高,但是我们可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满的家庭,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更高的颜值,甚至可能就是更年轻。多元化的比较体系,相对而言更容易让我们感到幸福、满足。

      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心理学家赫伯特·马什和约翰·帕克于1984年提出一个有趣的理论,叫做“大鱼小池塘效应”。大鱼指的是那些特别优秀的人,小池塘就是和优秀的人相比较差的群体。

      在中国,也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俗语。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你是一条优质的大鱼,那么你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考虑投向小池塘的怀抱,这样你会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具体怎么选,又要回到第一个方面——根据你的目而定。

财富幻想:“渴望”不等于“喜欢”

      收入增长无法带来更多幸福感,主要有四点原因。

    第一,人的适应能力让我们通常高估自己从某一事物中持续获得快乐的可能性。

    第二,比较的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评判幸福感时更多地依据自己的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的高低。

    第三,边际递减效应。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当收入的幸福感边际效用达到零时,个人的幸福感就会进入饱和状态;过了这个饱和点,个人收入的增加将不再对个人幸福感产生影响。(例子:当人均GDP突破5万元时,其他因素,如环境、教育、自主权、治安、官员的道德水平和管理能力等,对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就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了。)

      第四,过度强烈的挣钱动机有损人的积极情绪。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David Myers)发现,特别想通过赚钱让自己开心的人的幸福感其实更低。因为只想挣钱的念头会让人忽视生活中其他积极的体验,甚至降低人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人际关系。当金钱和家庭关系产生冲突时,这还会造成精神压力,损害心理健康。同时,收入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消费欲望的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消费欲望会渐渐抵消之前提升的幸福感。

      正如生活中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一样,能让我们真正喜欢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朴素无华而又真实长久的事物,比如亲情、友谊、工作、学习、运动、艺术、希望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被自己所“渴望”的事物欺骗。

幸福的开关,在你手上

      幸福是一种综合体验,其中必不可少的感受是愉悦。很多人觉得,开心、快乐作为一种感觉似乎来去匆匆,难以捉摸,而积极心理学发现,积极心态是人类的天性。

      比如,人类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神经系统叫作迷走神经,它是人体内最长,最古老的神经通道,它发源于脑干,通过咽喉、颈部到心、肺及其他内脏,止于贵门附近。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迷走神经只跟呼吸,消化、心脏活动和腺体分泌有关系。现在我们发现,迷走神经跟我们的道德感和快乐、幸福的表现密切相关。当迷走神经张开时,我们会特别开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人类在站立起来以后,自然而然希望迷走神经处于舒展的状态。

      举例:你在看到美好的事物时会有什么反应?答案一定是抬头挺胸,身心舒畅,此时迷走神经充分舒展。你在发现糟糕的事情时可能会喊“哎哟”,你的声音短促、急迫,此时迷走神经处于受压迫状态。

藏在大脑里的快乐密码

    神经心理学家在研究大脑的物质基础后发现,幸福并非源自外部世界,它取决于我们大脑内部的感受。幸福绝对不是虚幻的概念,起码有三个特别重要的生理指标和幸福密切相关。

      第一,幸福的人的杏仁核不是特别活跃。

      第二,幸福离不开一些神经递质的分泌。

      第三,幸福需要大脑前额叶的参与。

    如何刺激“快乐神经”,提升幸福感? 与愉悦感有关的神经递质主要有四种:多巴胺、内啡肽、催产素和血清素。

      当我们对生活有自主性、掌控感,在人际关系中能感受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力时,这都会激发大脑中血清素的产生,让我们产生幸福满足的感觉。比如,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身心状态和能力边界,先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获得自信和愉悦的感受后,再挑战“舒适圈”外的任务,同时根据过程中的感受和反馈等及时调整目标和期待。此外,多跟他人互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让我们获得价值认同与归属感,这样的愉悦感受持续的时间往往更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