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怎样的感觉?本来去书店是打算买一本投资理财的书,可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看看这本也不错,翻翻那本也还行,选得选择困难症都犯了,不知道哪一本才是自己想要读的书。
同样的,有时我们发现一本好书,想要深读可时间又有限,事后总会觉得错失了什么,因为没能继续读下去,心里越发觉得这可能是一本好书。
其实,我们阅读是有方法的,选书也是有技巧的。
第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有系统地略读或粗读,什么意思呢?
俗话说,看人先看貌。选书也是一样的道理。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快速地看一下封面和书名,从而有了第一印象,判断是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有没有继续交往下去的必要,要不要读。
如果第一印象还不错,我们可以继续读一下这本书的序,我们可以借助别人的视觉,对这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若别人眼中的这本书是可圈可点的,我们可以快速扫视一下目录,通过目录基本上就了解了这本书的框架。
就像我们要出去旅游,出发前都要先做一下攻略,看一下地图,了解一下旅游线路。目录也是这个功能。有的书有索引,功能和目录差不多。
目录看完了,我们还可以来看看出版者的介绍。这时候,我们就要睁大我们的双眼,并开动我们的大脑。
因为为了销量有的宣传文案已经快吹上天了,若吹的天花乱坠,但就是没什么重点内容,那这样的书基本就可以放弃了。
而有的文案呢,是从书中摘录的精华内容,这就很容易看出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什么了。
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来辨别,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究竟要不要读,还要自己来判断。
最后,我们还可以打开书,东翻翻西翻翻,读个几段,或者连续读个几页,但也不要读太多。
现在,我们通过封面和书名,对一本书有了第一印象,序又告诉我们知道了别人的评价,而目录又让我们知道一本书的架构。
到此,对一本书我们就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可以判断出这是不是自己想要读的书,有没有买回去继续读下去的必要。这实际上就是系统地略读了一本书了。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侦探,为了找寻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要通过封面、序、目录、出版介绍去这些线索去寻找。
说完系统地略读,我们来说说另外一种阅读方法,那就是粗浅的阅读。这又要怎么理解呢?
我们常常会读到自己读不懂的书,特别是那些学术类的书,那些专有名词就如天书般的存在。
这时我们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书来就读,读不懂也继续读,假装能读懂一样,不能理解的地方也不要停留,从头至尾读一遍,读完你会感慨辛好没放弃,居然也能读懂了一半呢,还是很有收获的。
若是一读不懂就放弃,或者一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停留,读读停停,等我们读完后面怕是前面的内容已经忘掉差不多了,甚至就完全失去了读下去的兴趣。从而错失了一本好书。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阅读的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书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阅读的速度,容易理解的地方快速地读,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要慢慢地读,要把握好阅读的节奏。
好了,总结一下就是,通过系统地略读,我们可以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而粗浅的阅读,就是在我们了解了一本书的框架以后,告诉我们这本书要不要继续读下去,值不值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