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生了一个女儿,小儿子生了一个儿子,分别是我爸,我,我叔,弟。
三四年前,奶奶改嫁后搬进了自己的新房子,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现在已经是一年见一两次的频率,见面只有发红包。
像过去几年一样,今天奶奶和爷爷又在饭店宴请我和我弟两家人一起吃饭,也可能是弥补去年疫情期间没吃上的那顿年饭。
这顿年饭吃的索然无味,除了出席的叔叔婶婶一家来往不密切外,点的菜也不太合我胃口,但也正因为这点,我反倒有了空闲观察奶奶和爷爷相处的一些细节:
出于刻意的安排,我和弟弟坐,爷爷挨着我们两个孩子;奶奶那边挨着大儿媳,也就是我妈,她俩十年如一日的不熟。这就导致奶奶除了吆喝我们吃菜,并没有多余的话讲,她多余的互动都给了爷爷。
情商极高的爷爷把桌上大人孩子敬酒敬完了一圈后,和奶奶碰了个杯,状似无奈实则亲昵地说:“也和你碰个。”
奶奶翻了个白眼,嘴巴一瘪,举起了手中的杯子,下一秒却流露出一丝羞涩。
那一瞬间我发现,奶奶的表情就是个小女孩。
这一发现让我十分惊喜,继续观察爷爷奶奶的互动。我不断递话给奶奶,逗她多说话,但她耳朵不好,离得远听不到我说什么。
爷爷总是充当着传声筒把我的话递过去,奶奶听清后再很大声的回答。
他们是这种相处:爷爷有时会责备奶奶说的哪句话哪个安排不妥当,但奶奶依旧我行我素...
爷爷哪句话说的不对,奶奶同样大声呵斥道:“你瞎说!”
他们和我们一样清楚,这顿饭吃的只是个形式,但他们依旧用大人的周到,尽职的把这个仪式的过场走完;但和彼此说话时,他们之间的那种亲昵和包容,反倒比我爸妈和叔婶两对中年夫妻更多。
奶奶常常听不到爷爷讲的话,爷爷也经常语带责备的和奶奶说话,但是很明显他们都有和彼此交流的意愿,并且记得一起经历的各种事情——
“我们去年去了浙江、河南...好几个位置。”爷爷说。
“今年本来还准备在海南过年的,暖和,但是怕疫情。”奶奶立马补上话尾。
老来身体无大恙,有闲钱,有人陪在身边,反倒容易有我们年轻人说的那种叫爱情的东西。
陪伴、倾听、游玩。
爷爷和奶奶都已经白发苍苍了,但是他们看向彼此的时候仍然会有笑意,这也是为什么七十几的奶奶看起来仍然不比五年前老,爷爷的精神也一如既往的矍铄。
两位老人和儿女、孙子孙女都已经不亲近了,但这个世界上,他们还有彼此,哪怕只有彼此。
爷爷敬了四次酒,每次说的都是“打电话”,说得很小声,但是重复了四次。
当然不是给他打,他知道我们终究不是血亲。他的意思是,你们多给奶奶打电话,他啊,怕她孤单。
我们这帮人好像都有些凉薄,要不是爷爷奶奶宴请,平日里基本上互相不联系。
这种疏远几乎不可逆转,但好在我傻乎乎又可爱的奶奶,可以在爷爷身边当回娇俏的女孩,她的晚年生活可以是游山玩水、打麻将网购,被家里的老头子吐吐槽,再吐槽吐槽老头子。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里少了很多年轻时的掣肘,两人这时候可以说一句“因为懂得”。
你看啊,一个人的一生,可以经历文革,可以成为棉纺厂一枝花,可以成为妻子,可以成为母亲,经历了这么多后,仍然可以在老年时期当回小孩。
经历过凡尘俗世的种种后,她还是可以当麻将桌上最有精神头的老太太。
她不用成为一个所有人都喜欢的老太太,她只用当一个幸福的普通老太太。
文|阿婉
图|《friends》剧照
——————————— END———————————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生活观察家,未来的英语翻译。
为了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而耕耘ing
不无脑追热点,写静水流深的生活轨迹。
感激在这里相遇,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
如果能指点一下我写的怎样,更感激不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