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那天是老妈生日,早上给老妈准备了一个大红包。中午包了饺子,提前定了蛋糕,晚上去外面吃饭。老妈看起来非常开心。没想到传说中的六十大寿就这样到了。感觉妈妈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时光容易把人抛啊。以后要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25号和朋友约定了要 一起背《千家诗》。每天一两首,有时间就多背,没时间就少背,基本保持一天一两首的节奏。五天过去了,我们背了十首。每天背完互相发语音,把背的诗再写下来,并加自己的体悟拍给对方看。《千家诗》我翻了许多遍,但是从来没有认真背过,除了上学时学过的,基本都是熟悉而已。没想到这次背诵让我不但加深了对诗的印象,整个人好像也有些开窍了。真的很神奇,这或许就是大脑在升级吗?
2018的总结写完了又似乎没有写完,我的2018是个新的开始。从9月30我重新走上育儿道路,我是一个只有6岁半的妈妈,非常不成熟。在与大宝的交流中,在他不断的成长学习中越发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也许连60分妈妈也做不到。很多时候孩子的叛逆让我十分抓狂。但我也提醒自己要有成长型思维。现在我发现父母分两种,一种是听樊登老师读书的,一种是不听的。聪明的父母一定会听 ,至少他会让你少走弯路。
我的一个朋友,女儿6岁,英语流利,口音也跟母语差不多。请教才知道是三个月就开始读绘本给她听了。两岁开始读英文。其实更早在胎教就给她读故事书了。虽然我不笃信胎教,但这些事实已经摆在这里让人不得不信。到现在为止孩子已经读了几千册图书,百分之八十是英文。我很愧疚,对自己的孩子,因为我没有做到积极的引导。在教育他的时候听信了很多歪门邪理,没有及早给他开化学英文。虽然他爱读书,记忆力好,但对英文有畏难情绪。真应该早开始。朋友的经验更让我坚信输出与输入的比。还是那句话,没有天才,只有刻苦的忍耐。在家庭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孩子是否教育的好全看家长。成长50%来自基因,30%成长环境,20%个人努力。
说到教育想起24号闺蜜来探望我说起的话,对待孩子最重要的是尊重、爱心和陪伴。她最近受洗了,从一个从小接受密宗藏传佛教的人转为前尘的基督徒。她去收养了四个孩子的牧师家,四个孩子所表现出的谦逊有礼、安静快乐让她震撼。问牧师教育之道他就是这样回答的。做父母最重要是百分百的耐心,爱就是长期的忍耐和坚持。道理我都懂,但只是浮于表面。与孩子一起成长,与他一起承担生命的责任,这绝不仅仅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事。
我太毛躁,分不清轻重缓急。好像一直想跑起来,但是方向不对,思路也不对。现在二宝出生了,我终于开始反思了,我做不到沉浸式教育,总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教育孩子不够专心,不够投入。孩子是父母的一件作品,这一生要雕刻好一件作品就不容易,何况是两件?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父母责任重大。
这几天每天都会给宝宝读书,才发现英文之美。国内太多儿童书都太糊弄了,即使好的出版社,有的作品也非常差。对童书都如此糊弄,难怪国人浮躁之心日长。我读的那些原版童书,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文字之美和深切的对孩童的爱。爱是最深刻的做事之动力。好多名著也是在给孩子讲故事中产生的,本身也是童话。好多书也是送给儿童的,比如《爱丽丝漫游记》。
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我也重新爱上英文了,这真的是一个双向促进。2019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教养好两个孩子,在滋养孩子的过程中督促自己一起成长。
明天去拍百天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