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天气已经有了点儿凉意,母亲准备做饭的时候,儿子问母亲打算炒什么菜吃。母亲略一考虑,说:“炒丝瓜和豆橛子吃,不行吗?”儿子立刻抱怨:“丝瓜我不爱吃。豆橛子吃了一夏天了,我也不爱吃了。”
听儿子这么一说,母亲只得临时改变计划,拿出三个小土豆,刮干净皮,洗净切成丝,准备做他最喜欢吃的炒土豆丝。
姥爷心疼外甥,对女儿说:“明天你给他买点儿别的菜吃,买点儿好菜吧!”冰箱里有茄子、豆橛子、香菇。下午母亲去小区南面的市场上买了村民家里种的嫩黄瓜,3.5元一斤,前些日子卖到了六七元钱一斤。家里买的芹菜和冬瓜刚吃完。
问儿子喜欢吃什么菜,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让母亲看着买。母亲寻思要不第二天买些菜辣椒和肉炒着吃,顺便看看有其他合适的菜再买点。
第二天下午下班回家时,母亲顺道去了市场,一问菜辣椒5元钱一斤,而且卖菜辣椒的摊位不多。最近一段时间菜价上涨,几天前母亲10元钱买了两棵芹菜,4.5元一斤。母亲没舍得买菜辣椒,决定去常去的老夫妇的豆腐摊买豆腐,结果去晚了,豆腐卖完了。
母亲迅速扫了一下摊位上的东西,想到家中有在肉店新灌的烤肠和昨天下午买的嫩黄瓜,马上就有了主意。她决定买四张豆腐皮和两袋东北水晶拉皮,回家做炒豆腐皮和炒拉皮。
回家后,母亲做了炒豆腐皮和炒拉皮,用的配菜都是黄瓜,切的黄瓜丝。
炒豆腐皮时,锅里的油热后,母亲放了一些切好的肉丝翻炒增加香味。放入豆腐皮翻炒了一会儿,多倒了一些水炖,目的是让豆腐皮更入味口感更好。
炒拉皮时,母亲先把一根烤肠切成圆片放在热油里炒,炒得微焦出了香味再爆锅。爆锅除了葱花,母亲还把家里剩的一小截辣的辣椒撕成小块放进锅中,为的是增加一点儿辣味,口感更好。爆锅差不多了,放五香粉和盐,再倒进黄瓜丝炒软,最后倒进去拉皮迅速翻炒。为了防止粘锅,母亲往里加了一些水。白色不透明的拉皮很快炒成了透明的。出锅时,母亲淋了味极鲜和香油,撒了切好的香菜。
吃晚餐时,一大盘子炒拉皮儿子吃了一大半。拉皮透明而爽滑,香肠焦香,黄瓜丝软软的很嫩。母亲欣慰地看着大吃大嚼的儿子,问:“好吃吗?”儿子满足地说:“好吃!今天我正想着吃这个呢!”
辣炒拉皮在外面的饭店里也是一个常见菜,很多人爱吃,价格也不贵。很长时间母亲都没有买回来做了。
看着儿子吃得香的样子,母亲不禁笑了:“我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啊!哪个妈妈心里不清楚孩子喜欢吃什么啊!”
是的,从小到大,母亲太清楚孩子喜欢吃什么食物了。她尽心尽力做出来,端到孩子的面前,慈爱地笑着看孩子大快朵颐。孩子吃得香,喜欢吃,那是母亲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即使忙碌得再辛苦在看着孩子大口吃的时候也烟消云散了。
孩子离开家,回家的时候,母亲计算着孩子回家的日子,打算着买哪些孩子爱吃的食物做给他(她)吃,兴冲冲地去赶集去市场去超市,不顾劳累大包小包买回家。有时候为了买齐要跑好几个地方,费一番周折。孩子到家前,母亲在灶前一通忙活,不辞辛苦乐此不疲。待到食物端上桌,如艺术品陈列出来,劳累的母亲满意地笑了。
看着孩子一口一口把食物下了肚,母亲不顾得吃 ,就那么慈爱地看着孩子吃,其间还要催促他(她)快点吃,多吃点,把他(她)最喜欢的食物放到面前。为孩子做好吃的食物,抚慰孩子的胃,算是母亲为孩子最常做的事吧!
从小到大,这些由母亲亲手做的美味的食物早已自然而然成了孩子的味蕾记忆,无论隔着多远的距离,隔着多久的岁月,都不会泯灭。也许食材不是那么珍贵价格不是那么高昂,也许餐具不是那么名贵精美,也许只是平常的廉价食物,但那是孩子喜欢的,是母亲用心做的,胜过了世上的一切珍馐美味。
我相信,每一个母亲在面对大快朵颐的孩子时,都可以骄傲地说出这句话:“我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啊!”潜台词就是你喜欢吃什么妈妈太清楚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