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听到老师问小孩子,你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回答是:我想成为医生、科学家、宇航员、教师等等,回答都迥然不同,但答案往往干净纯粹到连原因都找不到。孩童时期我们所理解的认知,大部分源于老师与家长的引导,没有人会究其根源,更不理解“梦想”与“理想”之间的差别。
01.什么是梦想?
从字眼上来看,梦想更像是一种渴望,在众多人眼里是个色彩斑斓的词汇,它离我们可近可远,大到无法想象。小时候老师和大人们会习惯性在我们心里埋下梦想的种子,但是常常忘了告诉我们如何去达成。
另外,据观察还有一部分人的梦想来源于父母的加持。很好解释,父母没有完成的加持在孩子身上,在这里可以讲一讲我朋友的经历。
我朋友从小学钢琴,十一岁钢琴过十级,参加了各种钢琴竞赛,家里的证书数不胜数,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学钢琴的“疯子”。但其实他并不喜欢钢琴,每天弹着让人头痛的曲子,枯燥又无味。他向往像其他孩子一样,每天可以在操场上玩球,不用被母亲早早地催回家,就算摔了一身泥也不会挨骂。
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要学钢琴?
他说:因为那是妈妈的梦想。
自打他还未出生开始,他的妈妈就开始培养着他的音乐天赋,怀孕期间放各种胎教音乐,出生后每天萦绕在他耳边的是各种钢琴曲,他道不出是该感谢还是怨恨!他在这种错杂的关系下,痛苦地承受了近二十多年。
大人们的自私行为,一味地剥夺掉了孩子应该有的童年,孩子看起来像是父母的玩偶一样,任人摆布。为了满足大人们那强烈的虚荣心,一直让自己的孩子陪他们玩着一个“教育”养成游戏。逼迫着大多孩子承认这是他的梦想,而其实梦想是“偷来”的。
“梦想”这个词汇本该是美好且被人憧憬,如果是加持下的梦想无疑是一种灾难。我们不渴望它应该被实现,但一定要有所拥有,并且等同于自己的,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梦想。
02.什么是理想?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这是流沙河笔下写出的《理想》,从字里行间完全可以看出跟我们上面谈到的梦想是两件不一样的事情,但其实往往很多人混为一谈。
理想的建立会有一个基础的原动力,在这个基础上要达到理想的成效,才算得上是理想。我们经常听人说起理想状态,但几乎从未听人描述过梦想状态,原因大多是理想可以成立,但梦想几乎不能。
我们习惯把它用于生活中,比如拿我们的理想状态去衡量一件事情,然后再去行动。那假设当我们的理想状态受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崩塌,就彻底打翻了我们的原动力。但其实这个时候理想其实已经离我们很近了,仅只有一墙之隔的距离,力所能及也能办到。
03.梦想=理想?
答案是否定的,就像苹果不等同于橙子一样。“梦想”与“理想”两个词很贴切,但“梦”与“理”却毫不相关,他们的相同之处全都建立在一个“想”字上。大多数人的计划里写了无数个我想怎样……然而并没有实际的区分开来。一部分人全部当作梦想,另一部分人则全部当作理想,如果拿这个例子来验证,得到的结论往往是把计划全部当作“理想”的人成长的速度比另一部分快三倍不止。那为何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原因是把计划当作“理想”去看待的这群人,往往把它作为了一个目标去实现,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愿望去想象。
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这个时候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计划“扉页”里,是否把“梦想”与“理想”真正区分开来,两者可以同时成立,但一定要搞清关系,不能让前者吞没后者。梦想是基于理想之上,那它也应当源于现实而来。没有一块沉稳的奠基石,梦想=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