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找合伙人、搭建商业模式、商定股权分配制度、建立公司的规章制度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只是停留在热身阶段 ,真正的较量从风险管控开始
天底下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股权方案也是一样的
所以,一套解决方案,只是针对解决某个时段点的问题,当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冒出来的时候,那么原来的方案就得升级
这里就要求:1 ,这套方案是“活”的,里面的结构变化是生生不息的,可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的更新变化
2,方案里面有“不变”的存在 。 “不变”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 ,比如公司的使命,比如,老板的发心依旧.....
那么,怎么做到风险管控?
1,明确股权的价值
老板必须不断帮助合伙人、股东、员工明晰公司的前景,公司未来的价值,公司有未来,股权才值钱,股东,员工有信心和希望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就是“洗脑”,
是的没错, 这就是“洗脑”
20多年前被马云洗脑的,现在是十八罗汉了, 当年被任正非要求购买 股份的华为人,现在也是千万富翁了。何况股东、员工都是聪明人,如果没有一定的数据和事实,哪有那么容易被“洗脑”呢?
因此,作为老板,作为创始人要会用数据化运营,用数据来反应公司的价值
2,创造坦诚沟通的氛围与渠道
创业初期,一般老板是很厉害的,大多数是在业务能力上。 但是厉害的领导有个非常大的弱点:老大的领地意识,不会轻易的听下面人的建议。 甚至下面有人表现的聪明一点,可能还会打压(有的时候,老大本人也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人的虚荣心在作怪。你可以留心观察,很多老板都是这样)
这种情况的后果就是,团队缺乏创造力, 能人只有一个,也就是老板,其他人都是庸才,或者是有能力但是被长久的捂着,能力得不到锻炼,时间长了也会变得庸才。这对企业来讲是不利的。
2016年的时候,本人参加了一个培训学习,属于这家机构的某一期学员,这位老大销售非常厉害,身边的高手很多,尤其是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都去到老大的身边。
但是后来那些高手都慢慢走掉了, 整个一个大的盘子开始崩掉了,影响力在极速下降。后来我在进入了股权激励领域之后,不断复盘这个事情,最后理清楚一点:老大在股权领域没有用好。
这个事情,对我的启发很大。 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可能会在一个新的领域面前,由于自身的优势太强烈,从而忽视的新领域所展示力量
有多少优势,就会有多少劣势
这是老大经常讲的话,用在这里也是一样的
当你某一刻觉得自己很成功的时候,那一刻你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所以,领导人深入员工内部,了解员工真正的需求,与建议非常重要。
四渡赤水期间,新三人团领导人,向下面团籍领导征求意见,最后采纳一、三军团的建议,重返贵州,二占遵义。
3,企业创始人要有魄力
1,敢作敢当, 2,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出手大方。与其一点点割肉式的,不同痛快的给出他的期望值。初期的华为人有个大的体验就是, 在薪酬方面,任老板总是想在他们前面,给予超出他们的期望值。
4,高激励者高约束
激励,是为了把人的欲望给释放出来,把动力激发出来
约束,是“王在法下”, 权力在制度下行走
5,多层次、多维度设计
结合资本市场的规律和要求,包括战略规划、上下游激励、股权布局、章程优化、上市等多层次、多维度设计,与时俱进,未雨绸缪。
你的企业经营的好,可以不上市,但也不能因为股权设计的错误,把未来融资、上市的通道给堵住了
6,抓住企业文化
最后一条,企业加强文化建设,构建企业的精神穹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果企业没有灵魂,就很难长久的发展
一家企业在导入股权激励的时候,前面有三个步骤,
1 是超额利润分红激励
2,是在职分红激励
3是注册股激励
那么,一般公司在第二个步骤的时候,可以构建企业的制度,从制度中开始酝酿企业的文化。
企业的文化是“务虚”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在第二步骤的时候,公司的三层业务链规划了,团队有很多人赚到钱了,薪酬高了,高管人才多了,制度条例也开始慢慢增加了,那么文化的种子也可以开始进入“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