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格拉宁(俄)的《奇特的一生》,书中介绍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在1918年从部队复员,开始从事纯学术工作,并就在那时候,他已经提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柳比歇夫的一生可谓是高产的一生。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并被国外广泛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的打字稿,即使是专业作家而论也是个庞大的数字。柳比歇夫的遗产包括几个部分实物慰问:有著作,探讨地蚤的分类,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进化论、无神论;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
除了学术著作,柳比歇夫“不时走入岔路”,长时间驰心旁鹜,忘掉主责,忽然着手写《科学史的教训》《评劳合•乔治回忆录》《叔本华的格言》,关于维尔高而《人与兽》这部长篇小说的思考……为什么这么伟大的科学家写了很多、做了很多与自己学术毫不相关的东西呢?
书中提到,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好绕口)。但对科学家当然也可以这么说。一个科学家,如果仅仅是一个科学家,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当想象力和灵感消失时,创造性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创造性的源泉也要兼及旁鹜,否则科学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实了。
这一例子,使我坚定了过去认为的成功的人不光所研究的那一领域成功,方方面面都有不凡建树的事实,可谓是一样行,样样行。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如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赢得了无数的荣誉。在另一面他还博览群书,拉一把美妙的小提琴。不光是袁隆平,还有牛顿、爱因斯坦、李四光等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拉提琴的高手,还有很多不乏是多才多艺之人。一个人的成就,不管是哪方面的,都与他一旦开始就干到底的执着精神分不开,这是成功的原因。一个成功的人高产多产的原因也是各领域各种爱好相互激发灵感分不开。
爱好广泛,但做哪一项都要心无旁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