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第二本书。这本与她的前一本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相比,少了一些具体案例,但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教育理念的探讨和分享。
看完本书,我有两个非常深刻的感悟。
第一点,父母必须以身作则。
每一个孩子都是非常聪明机灵的,大人的为人处世的做法一定会在孩子身上得到展现。俗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孩子不一定听你怎么说,但一定会看你怎么做。家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总会学到一些。所以,有人说,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一大家子平日里谈论的话题与学习、阅读无关,或者家长从来都不会拿起一本书来翻一翻,那么孩子恐怕也很难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家里的电视机常年开着,那么孩子沉迷于看电视也是迟早的事情。作者在书中也谈到,想要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好习惯,要用正面的或者暗示的方法去引导,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如果哪一天我看到孩子沉迷看电视了,我首先不是要责骂她为什么一天到晚就知道看电视,而是应该想一想我自己是不是也一天到晚看电视?如果哪一天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一遇到难题就产生畏难情绪,不停地抱怨,我首先不是要责骂她做作业这么不用功,而是要问一问自己,我是不是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在那儿不停地怨天尤人?
大人的想法和处事方式,总会或多或少地传递给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在以前或许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注意到要树立一个榜样的问题。现在看来,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家长其实也是需要成长,家长应该在养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要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以此来引导和积极地影响孩子。
第二点,要给孩子尊重和自由。
我一直很认同虎妈狼爸这一类的严厉教育,觉得孩子是管教出来,“不打不成器”、“慈母多败儿”是这类教育的真实写照。但是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这种理念是存在问题的。作者指出,严厉教育,是一种危险教育。儿童是脆弱的,成长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教育都隐藏着某种伤害。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在5岁的时候尿了床,她的父母严厉批评她,觉得都5岁了怎么还会尿床。小女孩内心很羞辱,也很恐惧,这种情绪影响着她,想不到第二天又尿床了。父母又是一顿严厉批评。从那时起,孩子隔三差五地尿床,甚至这个毛病一直伴随到了她成年,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生活甚至婚姻。
表面看来,这对父母做得好像没错,孩子犯错误了,总归要批评吧。但是仔细想想,孩子又有什么错呢?5岁的孩子,尿床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反应,造成的结果也不过是洗一床被子,又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与其责骂,不如给孩子一个拥抱,安慰她不要担心,没关系的,不是挺好?
其实,像这样类似的错误做法,在我平日的教育里处处都有痕迹。孩子犯点什么小错误,比如吃饭弄脏衣服、洗澡把水洒到地板、玩耍把衣服钩破等等,我都会严厉指责。其实这些小错误,根本都谈不上错误,这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经历的正常过程,没什么好责骂的,反而是过多约束,会限制了她的自由。
作者说,人是生而自由,但却无不在枷锁之中。我们作为家长,为了省时省力,往往给孩子限制了很多禁令,不准干这个、不准干那个,孩子的自由探索的天性都被埋没了。同时我们还喜欢对孩子横加干预,把孩子看成自己的下级领导或者是个人的私人财产,对她的一切都是说一不二。这样的做法,让孩子没有了自由,也没有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容易丧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建立好孩子与家长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孩子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有时候对孩子太严格,孩子不是得到的爱太多,而是太缺乏了。我作为孩子的妈妈,要给予孩子充分地爱,只要我有空,我都尽量陪她在一起,睡着了我才去做一些自己的事,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
以上是根据自己的一些教育孩子的亲身经历谈的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