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之书,不仅在探查人性的幽深之处,也在探索整个人类文明的边界。
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山海经》。在古人看来《山海经》就是一本“海外奇谈”。《四库全书》干脆就把它分到了神怪小说一类。
翻开《山海经》,里面是一行一行的条目,写的都是真实世界里没有的东西。比如,“某个地方有座什么山,有个什么方国,那里有哪些奇怪的人和动物,也夹杂了一些神话和占卜内容。”既没有信息来源,似乎也懒得去求证,看起来就是古人胡思乱想,痛快吹牛的一部书。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谿。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佚名:《山海经·海外北经》
从古至今,很多学者都想厘清那些地方和奇怪生物的原型到底是什么。但这种求实的研究总是越研究越茫然。
后来,叶舒宪教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山海经》的世界观本质恰恰不是混沌,而是秩序和理性。治水神话中的主角大禹“命山川、类草木”,“内别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给九州大地奠定了万古空间秩序。
第一,《山海经》的内容分类很有秩序。今天通行的《山海经》共18卷,分5卷《山经》和13卷《海经》。“《山经》谈的是山川万物,讲动植物和草木,类似博物学。《海经》分海内,海外和大荒三部分,说的是时间和空间问题,属于天文地理范畴,反映的是上古时代的世界观。”从这种分类思维就能看出,在《山海经》成书的战国时代,人们已经开始用秩序意识来组织世界了。
第二,《山海经》写“山川河流是按照方位、距离、植被、物产、鸟兽这个固定顺序来讲的。写动物也是先写头,身体和皮毛,再写习性和叫声。这个写作目标很明确:作者既是在建立地理旅行手册,也是在建立分类学目录,要为外部世界建立一个系统”。初民们睁眼看世界,总是想为世界立法,为万物命名。这种冲动明显体现在《山海经》中。也许这种带有秩序感的胡思乱想,反倒是一个文明更为真确的样子。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也是写了一个超级魔幻的世界,但它反而比任何一篇新闻报道,任何一部非虚幻作品都更能呈现那个时代拉美世界的面貌。
加西亚·马尔克斯虚构了一个家族的命运,来代表拉丁美洲整个大陆的命运。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神奇和带有魔幻色彩的细节和故事情节:一个被杀的人的血会流好几公里;一个姑娘会坐毯子飞上天空;有人死后能够复活,有的人死了却阴魂不散地继续纠缠着活人。小说中,死亡和生命,时间和历史成了混沌一片。
但是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看来,他仅仅是把外祖母给他讲的故事和哥伦比亚的日常生活、民间故事与历史事件综合在一起,一股脑地写了出来,于是就有了这么一个“魔幻现实主义”。
所以他从来都认为他写的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因为拉丁美洲到处都是这样的神奇和充满了魔幻色彩的现实:“在拉丁美洲的河流上都可以看到像人一样吃奶的海牛,雨有时候一下就是一个月,在热带雨林中,几天之后,草木就将所有大地上的痕迹覆盖成原始洪荒的状态……”
——邱华栋:《大师创造的世界》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越是晚近的严肃文学创作就越脱离现实,越带有怪谈的特征?即使说的是人间事,也往往会使用一种人间难懂的语言?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托马斯曼的《魔山》、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本本如雷贯耳,但又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读过呢?还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里,常常一段描写没有一个标点,叫人怎么读?
即便是想象一下那树丛我就觉得我能听到那低语声神秘的涌动还有气味不再神秘的狂野肉体之下热血奔腾着红着眼眶看着绳子松脱的猪成双成对奔跑着交媾着冲进大海于是他说我们得保持清醒看到恶会一时得势但不会长久于是我说甚至不用多久就会看到它的失势尤其对一个勇敢的人来说然后他说这个你也叫做勇敢吗于是我说是的先生你不觉得吗于是他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品德的评判者你自己觉得自己是否勇敢比行动本身更重要比任何行动都更重要不然的话你不会当真这么想吧于是我说你不相信我当真于是他说我想你就是太当真了叫我担心都担心不起来不然你也不会用这种权宜之计跟我来讲你犯下了乱伦罪不然的话于是我说我没有撒谎我没有撒谎于是他说你是想把率性而为的小小蠢行升华为滔天大罪然后用真相去拷问它于是我说这是为了将她从那喧闹的世界分离出来这样这事自然会离我们而去接着它的声音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美>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再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共七卷,200多万字。虽说是小说,但其实没有什么情节,就是没完没了地描写自己的感受。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我宁愿读普鲁斯特读得厌烦,也不愿读其他作家的作品来解闷。”这明显话里有话,毛姆虽然正面评价了他它,但毕竟也很厌烦。
我看过一家英国读书俱乐部的调查,40%的英国人承认,他们把文学作品摆在书架上,纯粹是做做样子,为了面子上好看;有71%的英国人承认为了显得更有文化,他们会吹嘘自己读过哪些名著。那问题来了:经典严肃文学为什么名声那么大,却越来越难读?
答案可能是:因为经典严肃文学正在把娱乐大众的责任交给其它内容形态,比如网络小说,短视频,电子游戏,而自己则去孤独地探索人类文明的新疆界。
这些经典严肃文学的任务,是要从原有的习惯的,熟悉的文学表达中走出来,进入一个更广阔但是很陌生的新世界:要么是在语言方式上,要么是在叙事结构上,要么是在问题意识上,多少得有些突破。
所以它们看起来是“怪谈”,不过是因它们走的远了一些。仰望它们所在的位置,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看到人类精神世界的新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