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述极品龙园胜雪、白茶均是何物呢?
龙园胜雪为宋徽宗宣和年间福建转运使郑可简创制的银线水芽所制。成书于宋徽宗宣和七年的《宣和北苑贡茶录》记:“芽茶绝矣,至于水芽,则旷古未知闻也。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丝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銙,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龙园胜雪”一出世即把前朝丁谓、蔡襄所制的著名贡茶大、小龙凤团茶给比了下去。彼时蔡襄所创小龙团茶每饼价值二两黄金,只进贡给皇上,与他人无缘。
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记道:“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团以充岁贡,一斤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尤所珍惜,虽宰臣未尝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之,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嘉客,出而传玩。”宋代龙凤团茶的初造很多朋友都认为是宋至道年间漕闽的丁谓所创,实则不然。宋代龙凤团茶其实是始于宋太宗朝,这一点丁谓在其《北苑茶录》里有所记载:“龙茶,太宗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规取像类,以别庶饮也。”
宋仁宗庆历年间福建转运使柯适在北苑御茶园岩石上凿刻题字,其中有:“建州东凤皇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此题刻至今留存,称“凿字岩”,立于建瓯东峰镇焙前村,现已建亭保护。“凿字岩”石刻高约3米,长约4米,宽约2.5米,岩石表面刻字八十,落款“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白茶,在这里不是指我们现代所说六大茶类中的白茶,指的是如安吉白茶、武夷白鸡冠这类因低温导致叶绿素缺失而使茶树叶片呈现白色的茶树品种。这种茶树非常罕见,其所出茶为宋代斗茶珍品。《东溪试茶录》记:“茶之名有七:一曰白叶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园焙时有之。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取其第一者为斗茶,而气味殊薄,非食茶之比。”
其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论道:“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培,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天时得于上,人力尽于下,茶必纯白。”
宋人周密的《乾淳岁时记.进茶》记:“仲秋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茶,名北苑试新。方寸小銙,进御止百銙。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袱,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之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尔。或以一二赐外邸,则以生线分解,转遗好事,以为奇玩。”“一銙之值四十万”,这个数目于茶来讲堪称巨大,宋徽宗不无炫耀地说:“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宋人蔡绦在笔记《铁围山丛谈》中记道:“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由是可见,以皇家为首的茶饮由此逐步走向了奢靡,这亦是北宋颓亡的先兆之一。
后图为:
龙园胜雪、白茶《宣和北苑贡茶录》载.
建瓯东峰镇焙前村“凿字岩”.
武夷山白鸡冠.
版权声明: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文字及图片,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