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收到需求反馈后,首先要对需求进行分析,评估需求是否合理。
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下面三个问题来进行
需求三问
第一问,需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需求是谁提的,要实现什么效果,真正需求是什么?
接到需求后,首先要搞清楚需求的来龙去脉,问清楚具体要做什么,找到用户的真正需求
第二问,需求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户反馈的需求,是用户遇到问题时,自己想到的解决方案。但用户的想法可能不是最优的,甚至是错的。
产品经理需思考用户需求是否合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
试想如果在马车时代,我们找用户调研需求,用户会反馈需要跑的更快的马,跑的更持久的马,更舒适的马鞍,是调研不出来汽车的需求的。
第三问,需求上线后,有哪些影响,可能引起哪些问题
最后一问,需要我们想清楚需求上线后有哪些影响,可能引起哪些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和影响,需要提前想好应对策略,做好预案,必要时作为需求点,放到原需求里面一块实现,整体上线。管理好各方预期,避免届时被动。
案例
案例一
用户找到产品经理,说我想要一把锤子和一颗钉子。
需求第一问,为什么要锤子和钉子,是为了做什么?
用户说自己买了一副画,我想把它挂到墙上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是“把画挂到墙上”。
需求第二问,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用户希望用锤子和钉子把画钉上去,这个方式真的是最好的吗?我给用户一些胶带,粘贴上去是不是更好?我给用户一些图钉,是不是更容易把画挂上去?
需求第三问,当前的方案实施后可能会有哪些问题,需不需要提前准备
如果最终采取了胶带粘贴的方案,胶带粘贴可能不够牢固,需要提醒用户把画的四角都粘贴一下。
至此,用户需求方解。
案例二
这是笔者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
在某电商独角兽公司,有一天业务运营人员邀请产品经理讨论一个需求
运营H同事:我们想让研发做几个活动模板,以后做活动时,配置下模板,就能上线活动
思考:需求第一问,为什么要做模板,希望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做模板,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运营H同事:我们经常做活动,比如品牌日、热点专题、促销、秒杀等,几乎每天都要做新的活动。每次做活动,都需要技术排期开发,周期比较长,而且研发资源就那几个人,经常有些活动想做但排不上期。
思考:运营同事提出做模板,是为了解决日常活动与研发周期长的矛盾,这是用户的真正需求。
需求第二问,做模板能解决用户的问题吗?
产品经理:你现在想做哪些模板
运营H同事打开电脑,把想做的模板展示了出来,有热点专题模板、秒杀模板、全球好点模板、镇店之宝模板等
产品经理:你们最近半年都做了哪些活动,活动页面还有吗?能发我看看吗?
运营H同事找了下历史活动资料,把历史上的活动页面发了出来
思考:通过对比用户要做的模板,和历史上的活动页面,我发现一个问题,多数情况下,同一个类型的活动页面,每次都不是完全相同的,每次都有一些小差异,样式上都有一些小调整,有时候还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新页面。如果做了模板,以后运营人员可能会经常要求修改模板样式,或者做一套新的模板出来,技术可能会陷入无尽的模板修改中,这个方案不能彻底解决“运营做活动与研发排期”的矛盾。
本次需求沟通结束,产品经理已经拿到了用户需求,先散会,产品经理后面再想想解决方案。
会后我想到了自己以前在京东做开放平台时,遇到的店铺装修项目。京东把店铺页面开放出来,商户可以自己定义店铺页面。通过调研,我发现这个方式可行,于是决定采取这个方案。
后续又和运营、技术沟通了下这个方案,最终发现这个方案比较复杂,研发周期比较长,但是业务方很着急,马上要搞大促了,于是决定采取一个简化的方案。把页面元素抽象成各个组件,组件分为数据、样式两部分,让运营人员像搭积木一样,自行搭建活动页面。和运营、技术沟通后,发现这个方案既操作简单,研发周期也比较短,最终决定采取这个方案。
需求第三问,当前的方案实施后可能会有哪些问题,需不需要提前准备
最终方案为了缩短研发周期,在组件排序上,采取了一种逐个点击上下移动的方式,这个可能会影响运营人员的操作效率,引起对方吐槽。
于是,提前和业务运营同事反馈清楚,为了在你们期望的时间内上线,排序操作只能先这样,可能用起来会麻烦些,一期上线后,立即启动优化(后面也确实印证了这个问题,一期上线后,运营妹纸多次跑到我面前说“哪天我们眼睛瞎了就赖你”,逐个点击上下移动,确实太费眼力了)。
至此,用户需求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系统上线后,运营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创建30多个活动页面。该系统不仅有效的释放了研发资源,还解决了日常运营做活动的瓶颈。获得了运营人员的高度称赞,多次受到COO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