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小涵爸爸出去理发店理发了,我在家带着老二嘟嘟,同时给老大小涵检查作业。
恰巧昨天爸爸给小涵买的魔术棒玩具邮回来了,小涵和嘟嘟都特别喜欢,两个人在客厅的地垫上将玩具散开,准备来一番创意。
检查小涵的作业时,我有些皱眉头:不光字迹潦草而且频频出错,以我对她平时的了解,她出错的题目不是不会,而是因为不认真。
我坐下来,平静对小涵说:“来,小涵,先把玩具放一下,我们改一下错题。”
小涵边低头摆弄手中的魔术棒,边回答:“噢。”
等了一小会儿后,她才抬起头,但是手中拼到一半的玩具并没有放下,我示意她先把玩具放下,小涵却说:“我放下了,就会被嘟嘟搞破坏。”
基于这个很现实的原因,我并没有强求她一定要放下玩具。
但在我给她指出错误的时候,她时不时的用眼睛瞄手中的玩具,很明显她的专注力并没有完全在作业上。
焦躁的情绪立刻涌上心头,我拍了三下她的后背,提醒她要专注,小涵立刻将身子直起来,怒气冲冲的看着我,也在我的背上来了三下,说:“还给你的‘打’。”
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拍了她,看着她生气的样子,我笑了,用描述的语言说:“你现在很生气,因为我拍了你。”
或许是小涵的潜意识里认为我会严厉的训斥她,面对我突出其来的描述,小涵生气、僵硬的表情立刻变得酥软,大笑起来。
坐在一旁拼插智慧棒的小嘟嘟被姐姐莫名其妙的大笑逗得笑开了花,咯咯咯的停不下来。
虽然小涵和嘟嘟两人都在笑,但笑的却是各有各的原因,看着她俩笑的东倒西歪,我心头的乌云散开了,也跟着她们笑了起来。
现在家庭教育最大的缺失之一就是家长用心情管孩子的时候太多,而不是用规则。
这句话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回想我刚刚无意识的拍小涵不就是在用心情教育她吗?
我的心情因为小涵的错题和潦草的字迹而不满,然后又因为她的专注力没在作业上而焦躁,这一系列的心情变化导致我无意识的拍了她的后背。
最近流行“佛系”一词,自身认为“佛系”是让人的性情平和,处世不惊。
作为一个辅导小学生做作业的妈妈,一个带着老二又要辅导老大做作业的妈妈来说,“佛系”真的是个奢望。
虽然是奢望,但,顿悟和反思却能帮助妈妈及时的刹住情绪的闸,避免一腔怒火烧毁功德林。
无数个活生生的实例警示我们:一个情绪平稳的妈妈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二宝嘟嘟现在不到两岁,不管她做出了什么行为,甚至是制造了一些小小的麻烦,我们大家给予的都是包容和理解。
但对于大她八岁的姐姐小涵,家人给予她的,更多的是提醒和要求。
很多次和小涵爸沟通一个事实就是:成人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比对稍大的孩子更有耐心,会给予更多的包容。
为什么我们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态度不同呢?
是我们给予爱的分量不同吗?
肯定不是。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动不动就会生气呢?
究其原因,是家长内心的恐慌在作祟。
恐慌孩子因为不认真而没有进步,恐慌孩子落在别人的后面,恐慌孩子不听话而失去了家长的领导力......
说到底,是因为家长心中的焦虑和不淡定,造就了我们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以及面对他们时的情绪有起伏。
恐慌和焦虑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否定的。
唯有孩子自身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才能让孩子稳步的往前走。
所以
与其生气、发脾气
不如想想怎样调动和发挥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