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又玩手机了,孩子又上网了,孩子又看小说了,孩子又打游戏了,孩子······
我们就是一个探照灯,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孩子身上。
前段时间,有一个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和孩子就像是打游击战,斗智斗勇;
孩子有时在三更半夜起来偷偷的玩手机,让父母防不胜防。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还有一个的朋友分享,说自己的孩子看小说,有时 看到夜里一两点,专挑他们睡觉的时候,让他们无处下手。
于是,手机成了洪水猛兽,只要我们父母看见孩子拿手机,就像看到了洪水猛兽,直接想封杀。
都是手机的错,看起来手机是罪魁祸首,但是手机给了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手机替代了电视机,电脑,手表,座机,照相机,收音机,手电筒,镜子,报纸,游戏机,钱包,台历挂历,银行卡,等等;
手机满足了人性的基本需求,包括精神层次的一些需要。
孩子处在探索期,手机满足了孩子是好奇心,与成就感。
当孩子在生活中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他们的一些快乐就会在手机里去求得。
手机上瘾的背后,其实是对某一种感受的执着,一种对价值体现或者是快乐需要,是一种满足感的需求。
曾经,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样,只要我的孩子手里拿着手机,我就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心里不舒服,即使他说是查作业题,我的心里也会想,这是不是借口。
表面是让他查作业,心里在怀疑,在纠结,在想他又在干什么?
只要手机在孩子手里,孩子是不被信任的,是被怀疑的,是被担心的,是不被接纳的。
当孩子拿起手机的时候,我就会有一个个念头从脑袋里闪过,担心模式被唤起;
作业没有认真写,是不是在学坏;
考试考不好,自己就没有面子;
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就过的不幸福,自己到老了还要操心孩子·······
当我们不相信孩子会好的时候,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在了孩子的问题与缺点上,我们的爱与信任就失去了;
于是,我们并忽略了孩子的人,与精神需要,彼此活在恐惧与匮乏中;
盯着孩子的问题与缺点,我们就会时时刻刻的关注着孩子,准备随时随地的帮助孩子把这些问题与缺点解决掉。
当我们的眼睛无时无刻的盯着孩子的时候,就是孩子对抗我们的时候。
我们盯着孩子,让孩子处在一种不安全的环境下,孩子就会重新寻找安全。
他们开始学会掩藏自己,努力把自己从父母的眼睛中消失,把一些行为转移到暗处。
如,躲在房间里,半夜行动,在外面活动,撒谎,等等。
我们始终盯着孩子的问题与缺点中的时候,我们也会活在了不安全中,就感受不到孩子就是我们的幸福,孩子带个我们的各种幸福;
抱怨、嫌弃、指责、压力、烦躁、等等不良情绪就会伴随着我们的生活。
孩子这些不好的问题,让我们看孩子哪里都不顺眼。
始终带着不好的感觉,挑刺,让心里的匮乏在泛滥,于是我们做父母的活的很无力,也无奈。
孩子代表着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成就感,价值感,面子,幸福感;
孩子好,我们啥都好,孩子不好就我们全盘皆输。
可是我们忽略了,当孩子出现问题,不好的时候,更是需要父母的时候。
父母好了,孩子才会有机会变好。
手机只是孩子寻求价值体现与快乐的载体,防范孩子玩手机只是在面上解决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孩子今天的问题,并非是一日形成,接纳的孩子现在的问题才有机会帮助孩子改变。
如何看见孩子的真正想要,让手机成为孩子的工具,而不是孩子成为手机的俘虏,这是我们需要要学习,与探索的功课。
在智能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智能覆盖着,手机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或多或少的也干扰着我们的生活。
很多人说是手机毁了我们的孩子,不说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方式,与态度毁了孩子;
与其说手机干掉我们的生活,不如说手机满足了人性的惰性与追求快乐的本性。
没有一种物品可以干掉我们,除非是我们自甘堕落。
我们无法脱离手机的生活,如何掌控手机才是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功课。
让手机成就我们的人生,还是让手机毁了我们的生活,并不取决手机,而是取决我们如何掌控,手机背后带给我们的感受。
绑架我们的不是手机,而是我们通过手机在寻找自己内心缺失的感觉。
绑架孩子,看见的是手机的错,看不见的是孩子内心的需要。
通过都是手机的错,了解我们和手机的关系,了解自己内心需要,了解孩子内心需要,才是我们我们必须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