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打击会遭报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人也不容易,多体谅下”这类价值观下长大,性格比较胆小怕事,也不会和人吵架,也曾试过气愤至极,想了半天却找不到任何合适的话来表达愤怒,最后不得不跑去知乎搜索“怎么骂人”,大概知乎的网友人均君子,喜欢说开导话,结果我看了半天火没降下来,反而更加憋屈了,明明是对方太恶心了,为什么恶心的人做了恶心的事还能逍遥自在,而被恶心到的人还得自我心理治疗,我还是想骂人,最懊悔不会几句粗话······
我也曾勇敢地指责过别人的过失,过后总少不了负疚,反反复复地想,自己是否苛刻了,做得过分了。这种感觉就像是打了别人一巴掌,自己手掌也生疼,并没有任何“惩治恶人、伸张正义”的快感,因为我知道我伤害了别人。
直到后来老师跟我说,当你维护正义时,也保护了其他人;对恶人的仁慈,也有可能导致其他人受到同样的伤害。直到那一刻,我所有的心结和负疚感才完全解开。
维护规则和正义并没有什么错。
可能成长就是这样吧,当你自以为掌握一条光明无量的真理时,实践又会把你带到新的情境中去,狠狠地动摇你的世界观。
事情是这样的,快递员未经我的允许就把我的快递放到了快鸟驿站,从前为了避免和快递员吵架,我都是直接找客服投诉,每次都很顺利。但今天我又开始有点同理心泛滥,想着赚钱都不容易,应该在投诉前给对方一个机会。于是我拨通了快递员的电话,等了差不多一分钟,对面才传来回应声,听声音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态度也很好,跟我解释了一大通,“人手太少了,现在都没人愿意干这行了”、“我都干到晚上12点了,真的派不过来”。
我说,“你应该找你的上司来反映问题,而不是让顾客来解决问题。”
电话那边很吵,只是不断重复着“我真的派不过来···都没人愿意干这行了···”。他很诚恳,诚恳到我不自觉地想:
我究竟把箭头指向了谁?当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是不是真的惩治了“坏人”?
按照规则,快递员就是失职了。当我跟他讲规则时,出乎我意料的,他很诚恳地回了我一句:“我知道。”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规则我都知道,但我做不到。
他做不到的原因无非是:1. 能赚取更多收益。2. 工作量太大,人手不够,确实干不过来。
如果是第二个理由,那确实不能怪他,那应该是快递公司的管理问题。如果是第一个理由,那他就是在耍无赖。但从本质上来说,主要责任也不在他。一个好的经营管理体制,不会让职工撕破脸皮、毫无道德地去赚钱营生。商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于是我拨通了中通快递的客服,想看下能否通过不投诉快递员解决问题。接电话的是个智能机器人,我按照她的指令走了几遍,发现无论如何选,最后都只能落责到快递员身上。
如果我按下投诉按钮,快递员就会被要求给我送货上门,扣工资、记过。表面上我维护了规则,我胜利了。但实际上我成了压榨基层服务人员的帮凶,而真正的问题制造者、最大利益既得者——物流公司,却没有得到任何惩罚。
事情走到这里,真相就很明显了。挨骂的物流末端,偷着乐的巨头。物流公司在攫取利润的同时,也制造了顾客与快递员的矛盾假象,让顾客的愤怒都发泄到快递员身上,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问题:胜利不等于正义。当规则不合理时,维护规则,就是对既有问题的激化,也是对弱者的不公。
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也要知道自己的利刃指向了谁。维权是有风险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正义都是纯粹的正义,如果不追究到底,就有可能放过元凶,而将另一个弱者推向深渊。